荀子

为政第二28子夏问孝

发布时间:2022/4/28 12:09:27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4676431169960311&wfr=spider&for=pc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向夫子)请教什么是孝。夫子说:“对待父母,保持发自内心的和颜悦色最难。有大事小情子女来代劳,有美酒佳肴父母来享用,难道这就是孝的全部了吗?”

A.色,脸色,容色。色难,保持好脸色不容易。另解,色难是指儿女要看父母的脸色来行孝道。这两者是根据父母或子女在不同时间阶段,由于家庭角色的重要性变化而衍生出来的。

B.弟子,弟弟、儿子,这里理解为子女。先生,父亲、兄长,这里理解为父母。

C.食,音Sì。

D.馔,饮用、食用。

E.曾,音Céng,竟、究竟。

《礼记·祭义》:“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孔子认为孝是内心对父母情感的外化,即心化为色,化为“好脸儿”,化为礼数。对人的态度问题,不限于父母,即使做了好事助了人,如果带着情绪,面色难看,也很难使人受用。所以好话还要好好说,好事也要好好做。把这种态度、这种情感,推而广之,就是孔子所倡导的“仁”了。

子夏和子游这两个问孝的孔门弟子曾经斗过嘴,从其中可以看出子夏对门人的训练方式好像是这里的“有事弟子服其劳”,可是子游认为这是枝微末节,完全没有掌握孔门主旨(《子张篇》)。而这两位前辈的弟子又都被荀子骂为“贱儒”:“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荀子·非十二子》)好像荀子也认为两位都没掌握到孔门要旨。

——孙中兴《论语日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67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