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品读老子左右

发布时间:2022/4/30 13:03:23   点击数: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

本章的文字,在不同的校释书中,有两种版本,现分别列在本文的开头。多出来的文字,被认为是后世的注释文字,在流传过程中错误地加进了原文。无论文字多寡,主旨未变。

原文:

夫惟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杀人众多,以悲哀莅之。战胜,以哀礼处之。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佳”应为“惟”。

“兵”作为一个双手握斧子的意象,被认为是不吉祥的,在斧子的砍伐下,生命陨落。

制止外力干预的行为,称之为“武”。“武”是由“止”和“戈”共同组成。由此,联想到中华武术,一招一式的背后是和平与安详的内心。

可见,中华文化重在维护自身系统的完整性,反对任何形式的外力干预。就是战争,也本着“不战”为最高目标。

《孙子兵法·谋攻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作为一个专门研究战争的军事家,孙武认为百战百胜并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通过不打仗而能恢复和平,才具有真正的智慧。

万物原本和谐,动物界日日上演的狩猎行为,也只是针对极少数的老弱动物,而且那些所谓的猛兽也不会在吃饱之后肆意杀戮。

人作为地球的后来群体,在观察、学习和适应以后,融入这个生生不息大系统,这就叫做“有道”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在中国的五行文化中,左东右西。东方代表春天,充盈着“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勃勃生机;西方代表秋天,满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肃杀之气。

作为一个生命体,最可贵的自然是盎然的活力。君子好德贵生,“兵”的杀戮只能出于不得已,那么,这个不得已的目的是什么呢?

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有一篇《议兵》,其中写到:

陈嚣问孙卿子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

陈嚣是荀子的弟子,有一次,问荀子:“您讨论用兵打仗,总是以仁义为本,既然讲仁义,又为什么要用兵呢?用兵都是为了争夺什么。”

孙卿子曰:“非女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荀子说,“并非如你所认为的那样。正因为仁者爱人,才会有恶人谋害;正因为义者遵循真理,才会有恶人扰乱。用兵的目的,是为了禁止暴力,除去祸害,而不是为了争夺。”

荀子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中,解释了用兵不得已的原因:善恶的二元对立。战争本质上不是有形的土地人口资源的争夺,而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对立的表现,战争是一种极端的德行和价值回归的方式。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恬淡”是一个似乎知道,但又不怎么说得清楚的词。试着解释一下:

恬,形声字。从心,从舌。《说文解字》:“恬,安也。”本义为安静、平静。

在中医理论中,“心开窍于舌”,“心”和“舌”互为表里。舌头是用来品尝滋味,是向外的。而当心与舌成为自洽的整体,不外求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感觉称为“恬”。

这个字的读音与“甜”相同,意味着“恬”的心理感受相当于“甜”在我们心里产生的心理状态:平静而美好。

“淡”字是“水”与“火”的组合。在中医理论中,“水”代表“肾”,“火”代表“心”,当水火交融,在身体现象上体现为“心肾相交”的平和状态。

“淡”是处“中”的状态,平衡、和谐,这是人体本质、健康的状态。平时说食物味道“淡”,其实就是吃出了食材本来的味道,只是有人不喜欢而已。

“恬淡为上”的含义就是要回到战争的本质:“德”与“义”的回归。

战争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如果夸耀胜利,就是以杀人为乐。不仅以杀别人为乐,还以杀自己为乐,因为在乐的当下,消散了本心的真纯。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有这样的论述:“至于爱命,人畜一也。……夫杀生以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孙思邈认为,牲畜和人的命是同样贵重的,所以,他在开药方的时候,不用动物类的药。后面,他接着说,如果虻虫、水蛭之类的,市场上有死的,就买来用。在用鸡蛋时,“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请问,现在有几个人在吃鸡蛋的时候怀着不忍之心呢?医者仁心令人仰止。

战争是为了阻止战争,好生方是天地大道。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战争,意味着大量生命的消亡。逝者属阴,所以上将军居右,丧礼尚右。

作为战胜者,目睹战壕堆满尸体,鲜血流淌在沟壑,天地含悲,草木生愁,又怎能乐呢?!

《孙子兵法·作战篇》中,孙子这样的话:“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不知道用兵的危害,就无法真正了解战争的必要性。这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认知。

最后,用《庄子·则阳》的一则故事作为结尾:

魏惠王与齐威王订立盟约,不久,齐威王违背了盟,魏王大怒。

有个叫戴晋人的去劝说魏王。

戴晋人:有种小动物叫蜗牛,国君知道吗?

魏王:知道。

戴晋人:有个叫触的国家在蜗牛的左角,另一个叫蛮的国家在蜗牛的右角,相互为争夺土地而打仗,倒下的尸体数也数不清,追赶打败的一方花去整整十五天方才撤兵而回。

魏王:你说的都是不靠谱的东西吧?

戴晋人:让我为您证实这些话。您认为四方与上下有尽头吗?

魏王:没有。

戴晋人:知道使自己的思想在无穷的境域里遨游,却又返身于人迹所至的狭小的生活范围,狭小的范围与无边的境域相比恐怕小到无法形容吧?

魏王说:是的。

戴晋人:在这狭小范围内有一个魏国,在魏国中有一个大梁城,在大梁城里有你魏王。大王与那蛮氏相比,有区别吗?

魏王:没有。

戴晋人辞别而去,魏王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人的一切行为,须要向生命的根本处下手。

我们已经习惯于和平,或许,真的一辈子都遇不到战争,但每天的生活里没有争斗吗?我们是否也像魏惠王那样痛恨背叛呢?或者,也是那些生活在蜗牛耳朵里的生物呢?

多想想自己拥有的,就会多一份对天地的感恩;不必在乎别人的背叛,紧要的是对自己的忠诚。身心和谐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忠诚。当每一个人谨守对自己的忠诚,背叛自然就消亡了。

一个智慧的人会用春天的歌声消解秋天的肃杀。

往期文章阅读:

无为的秘诀

生命的戒律

不完美的风景

欢迎同道交流

厚素书房

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67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