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关于湖南省2022年高考历史争议性选择题
1.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材料来源:
政治史上东周时代充满了战乱和分裂,然而在文化史上,这一时代却是前所未有的繁华绚丽的黄金时期。春秋中期以后的中国,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取得显著的进步。若干诸侯国在政治制度上通过曲折道路,进行了改革,对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这也正是阶级关系变化的具体表现。春秋晚期到战国,是人们所熟知的“百家争鸣”的伟大时代。诸子百家的涌现,使思想文化的面貌为之一新。学派的流传分布有其地域上的特点,如儒家起于鲁国,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国,传布于鲁以至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来在楚国和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阴阳家在齐国较多,随后在楚、秦等国都有较深影响;纵横家则多出于周、卫等地,周游于各国之间。这个时代可与西方历史上的古典希腊媲美,在科学、哲学、历史、艺术、文学等各方面都出现了杰出的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秦统一后曾焚书坑儒,禁止诗书百家语,但文化的传流并未因之断绝。
摘自:《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李学勤说先秦》
解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出题人只是摘取了其中四小分句,涉及到了当时的几家主要思想,但从原材料很容易看出表明了学派的流传分布有其地域上的特点,但是答案没有这个选项,出题人考查的是这些思想带来的影响,
个人认为选A的人应该从以下角度考虑:
第一:这些思想经过传播会形成局部地域上思想统一,从而得出有利于促进政治统一
第二:不同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有利于思想的统一,从而得出有利于促进政治统一
第三:历史事实上也是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所以大家认为选A是符合历史史实的
但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百家争鸣时期并未形成统一的思想,而思想的统一是秦汉政治上完了了统一以后,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才进行了思想统一
选A的逻辑:思想统一(先)__促进___政治统一(后)
历史事实是:政治统一(先)__促成__思想统一(后)
故a不正确
个人认为选c理如下:
首先材料体现的是百家争鸣思想,我们都知道百家争鸣思想出现的背景
1,农耕经济的发展
2,诸侯争霸对人才的需求
3,私学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士阶层兴起并提出各种学术,形成百家争鸣之势
其次,我们可以看看各家学派的主张
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的理论核心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孟子的思想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国家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统治者失去了民心,国君只要时刻牢记“民贵君轻”的治国理念,心怀百姓,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那就可以国泰民安,国柞长久。
荀子的思想主张: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途径是“守静”。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
法家学派:该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等人。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生于韩国的贵族家庭,是法家的著名代表。《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各家思想里边或多或少,无不包含着对旧的贵族政治的不满,都得希望通过自家学术对社会就行改良,故选c更合理
个人拙见,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