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夜读诸子庄子内篇命名考浅谈

发布时间:2023/3/3 9:07:12   点击数:

近日闲来无事,偶阅《庄子》,突觉其内七篇的篇名古怪,似不是庄子亲手所订,查阅相关资料后初步认定是汉代刘向所加,现简要分析如下:

先来看《庄子》外、杂篇的篇名,除“说剑”外,都取自该篇开头两字、三字,或是第一句,第一段中有实际意义的名物,它们是篇目独立的标志,而不是一篇内容的概括。显然,这样的篇名一般是由编者所定,而非作者自拟,基本上和《论语》《孟子》的篇名拟定法相同,而不同于《荀子》《韩非子》的立题撰文或拟题概文。《庄子》内七篇篇名与此不同,它不仅是篇目独立的标志,而且也是一篇内容的概括。所以旧时多有学者认为内七篇为庄子手订。但是十分显然,这种概括并不准确,有些篇如果抛开历代注家那种勉强的理解和牵合,篇名和内容甚至可以说是相悖的。从内七篇篇名的语法结构来看,这种思想观念、理论背景可能不是属于庄子的那个战国中后期时代的,因为它完全不同于庄子时代相近而稍后出现的《荀子》《韩非子》的篇名。

虽然这两种先秦典籍里,也混杂入他人、他家之作,但学者还是公认多数篇章是他们本人之题之作。这些题目或篇名少数是一个单音词,如《赋》(《荀子》);或复音词,如《君子》(《荀子》);多数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词组(短语)。其中,有主谓词组,如《性恶》(《荀子》),《说难》(《韩非子》);动宾词组,如《劝学》(《荀子》),《扬权》(《韩非子》);偏正词组,如《儒效》(《荀子》),《亡徵》(《韩非子》);联合词组,如《荣辱》(《荀子》),《安危》(《韩非子》);等等。从语法角度看,这种词组的语义是与两个词稳定的中心涵义组成,合乎汉语的习惯和规范,因而明确清晰。

《庄子》内七篇的篇名和此不同,这些篇名全由三个字组成,词语结构很不稳定,显得怪癖晦涩,而涵义朦胧模糊,可作多种理解。

看到《庄子》内七篇篇名的奇特形状和内蕴的思想观念同汉代纬书特殊的相似,可以初步推定,《庄子》内篇篇名可能是由在谶纬思潮激荡下、具有符应观念和王权观念的一个十分熟悉《庄子》的学者拟定的;而曾经整理编校《庄子》的刘向最为可能。

通过刘向那个时代的理论思潮和刘向个人的学术思想、政治思想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比较有根据的进一步推断,《庄子》内篇篇名最有可能是刘向在校理《庄子》时拟制的,因为这七篇篇名多具有奇特的纬书篇名面貌和内蕴的符应、王权观念,正是一个活跃在谶纬思潮中的、十分熟悉《庄子》的刘氏宗室大儒所可能有的思想的泄露。

附:汉代纬书是指汉代以神学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其中保存不少古代神话传说,也记录一些有关古代天文、历法、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如《七纬》:《易纬》坤灵图、《书纬》南命验、《诗纬》推度灾、《礼纬》斗威仪、《乐纬》动声仪、《孝经纬》援神契、《春秋纬》运斗枢

注:现在一般认为,《庄子》内七篇为庄周之作,片名为刘向所加;外、杂篇为其后学或别家所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79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