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如何看待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人复仇文化

发布时间:2024/9/1 11:40:39   点击数: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https://m.39.net/disease/a_x4i2zos.html

建议你少跟中国人结仇,因为中国人一直秉持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的原则。

中国人爱好和平,生平不喜欢惹是生非。但是中国人也是最惹不起的群体,中国人对于“报仇”的执念是非常强烈的,其意志之坚定,时间之漫长,估计会让不少其他族类的人瞠目结舌,好多人永远一辈子的时间去报仇,有这个必要吗?这样不是很痛苦吗?

难道不痛苦吗?不痛苦是假的,但是也要行动,毕竟俗话说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文化也深刻在各种英雄主义的故事中。春秋时期的复仇者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甚至赌上了自己的前程。

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因为父亲和兄长遭受小人诬陷,均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走后投靠了吴国太子建,随即辗转到了郑国,但是太子建却因参与谋反而被杀害。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跑到了吴国,从此伍子胥根系吴国,为吴国效力,但他是始终放不下杀父杀兄之仇,希望有朝一日能攻陷楚国,为自己的父兄报仇雪恨。

很快吴楚两国就爆发了冲突,有一天,吴楚边境的两个女子因为桑叶的归属问题大打出手,很快矛盾升级,变成了两座城市之间的战斗。楚平王听闻后便派兵攻打吴国,而吴国这边也派出了公子光攻打楚国,最终胜利夺得两城。此时的伍子胥希望吴王僚继续进攻,乘着胜利直接攻下楚国,但是公子光认为伍子胥是想要公报私仇,便劝了吴王僚不要再次进攻。

不久后楚平王病死,吴王僚趁机攻打楚国,导致吴国国内守卫薄弱。对王位觊觎已久的公子光趁机杀害了吴王僚,这就是吴王阖闾。吴王阖闾选中了伍子胥作为治国人才。伍子胥又向吴王阖闾引荐了军事家孙武。

之后,吴国又对楚国发起了数次战争,公园前年,吴国在和唐、蔡二国合力协助下,终于攻陷了楚国。伍子胥终于可以报仇雪恨了。

可是现在楚昭王跑了,楚平王又死了,怎么办呢?鞭尸!就这样,伍子胥当着昔日楚国父老乡亲的面,刨开了楚平王的墓,对着尸体抽打了三百鞭,将楚平王的尸骸抽打得面目全非,其复仇的偏执程度,不由得让吴王阖闾也为之震惊。甚至一度觉得伍子胥已经失去了理智。

中国人深受儒家的影响,儒家是以仁为核心,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报仇执念?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儒家孔子的“以德报怨”来规劝人们原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和事。可殊不知他的原话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通俗点说就是我以仁爱宽恕感化了伤害了我的人,谁又能照顾下宽容了别人的我?孔子还说,当有人杀害了自己的父母时,你睡觉都要拿着盾牌兵器,仇没报就不能升官发财,当街道上遇到仇人不用拿兵器直接就可以去拼命。

而提倡性善论的孟子,对复仇的看法是这样说的: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

两位提倡仁和善的大家都不反对甚至鼓励他人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报杀亲之仇,虽也是弘扬孝悌之义的一个内容,对于个人确实有义务给自己的至亲一个真相,一个清白。但冤冤相报、整天刀光剑影的,会助长社会戾气,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从整体和长远来看,鼓吹复仇之风却也是不可取的。

这个时候提倡性本恶的荀子就给了我们答案,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人都有恶念,所以需要法律来约束,法家的韩非子就拜在了荀子的门下。法律逐渐成了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工具。通过法律的严格约束,使伤人杀人者付出代价,也给了需要给至亲挚友一个公道的人们一个有公证力的平台。但无论如何,和平、祥和的社会才应该是我们真正共同追求的目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93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