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吴子建刘一闻难以复制的近现代海上篆刻圣
以刀代笔,以石言志,方寸之间见天地——海上篆刻曾是中国篆刻的半壁江山。年后印学重光,海上篆刻迎来了又一全盛期。此时王个簃、朱复戡、陈巨来、钱君匋、高式熊、方去疾等老一辈印人艺术重获新生,新生代也英气勃发,开始崭露头角。经过几十年艰苦的探索创新,像吴子建、刘一闻、陈茗屋、韩天衡、童衍方、徐云叔、吴颐人、陆康、孙慰祖、徐正濂等海上印人不负众望,树立了各自鲜明的篆刻风格,使海派篆刻在当代印坛的重镇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和巩固。
Lot吴子建刻“役物”
老挝黄
4.2x3x6cm
无底价
说明:1.役物,指役使外物为我所用。《荀子·修身》:“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大意是说,君子驱使外物,小人则为外物所驱使。
“役”,为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左边是一个面朝左站立的人,其背后是一只手执物打击,象人持殳击人,表示“役使”“驱使”。“物”,本意指万物。
管子也说过“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苏轼提出,君子“不可留意于物”,明人陈继儒《小窗幽记》中记载,“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这些古人之言,均在教导人们要掌握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为外界事物或物欲所牵制。
迷恋物质,没有节制、不懂取舍,为物所役,便难逃“弃生以殉物”,古往今来的巨贪大恶莫不如此。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从根源上来讲,减少私欲,才能不被外物、他人役使支配,这样便能够依照正道办事。
荀子在说“君子役物”之前还说了一句“内省而外物轻矣”。注重内心的修养,就会把外物看淡。经常不断地省察自己的内心,就能支配外界的事物而不为外界的事物所左右。
2.这方印章选材上品老挝黄乌鸦皮巧色冻石。老挝黄是近年大热的老挝石中最受瞩目的一个品种。而这一方老挝黄随形章,质地灵透,通体金黄,细腻温润,肌理间还有细密的萝卜丝纹,加上外层均匀分布的乌鸦皮,观之与石中之王田黄大有相似之处。石雕艺人利用外皮和石质的色差,巧用薄意的手法巧雕荷塘图,作品清新雅致,令人过目难忘。
作者简介:吴子建,当代金石名家,生于年,名建,室名长屋、从因楼,福建福州人,生于上海。年移居香港,年移居美国。祖籍福建闽侯。祖父宏士及父尔昌皆好书画,后迁居上海。童年时,吴湖帆先生导之亲笔研,及长,问业于张伯驹、叶恭卓、王世襄、容庚、顾廷龙、沈尹默、潘伯鹰、谢稚柳、陈佩秋、钱廋铁、来楚生、方介堪、方去疾、陈巨来、王壮弘等。~年间曾为谢稚柳制印一百余方。这批印章如今收藏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上海自清代道光廿三年(年)作为通商口岸开埠,从而进入近代化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商贸经济的蓬勃发展,加上太平天国运动、清民鼎革等诸多社会、政治变化因素,使上海城市人口急速膨胀。期间周边江、浙等地的印人纷纷迁居沪渎,以求谋生,寻觅发展机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交汇融合,由外埠与本地印人组合形成了空前规模的海上印人群体,共同携手,开创出辉煌的海上篆刻艺术,造就了近现代海上印坛一个多世纪的繁荣。
Lot陈茗屋刻“乐天”
2.6x2.6x7cm
无底价
陈茗屋,又名推之,亦作退之,浙江镇海人,年生于上海,现居日本。其书法以汉简体见长,劲健古雅,风神洒脱。篆刻初受方去疾先生发蒙,继获钱君陶先生指导,宗法秦汉,旁及各家,用刀秀丽中见纯朴,清奇中有变化,神完气足,自具风貌。年获“全国篆刻比赛”一等奖,在日本举办十多次个展。著有《茗屋朱迹》《陈茗屋印存》《陈茗屋印痕》《茗屋的字》等书。曾任上海青年文学艺术联谊会理事兼书法社副社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全日本古典篆刻研究会会长。
一、晚清期(-)
上海开埠后第一次人口的剧增,是由太平天国运动所引发。此时江南各郡的达官世族、豪商巨贾与文人士子四处寻求避所,上海成为他们首选之地。作为开放的东南都会,上海以繁盛的经济为依托,艺术逐步商品化,使“挟艺来游,旅食沪壖”者日盛。此时“四方宾彦”中有名家钱松、胡震、徐三庚、胡钁等,也有乡邦印人蒋节、陈守之、李尚暲、火惟德、何屿等,尤以松江诸县为夥。
Lot刘一闻刻“寿山同”
3.2x1.9x5.5cm
无底价
刘一闻,原名刘沪声,年12月生于上海,祖籍山东日照,著名中国篆刻书法家。斋号别部斋、得涧楼。幼受庭训,书法、篆刻得艺坛前辈潘学固、苏白、方去疾、方介堪、商承祚等教诲。八十年代初崭露头角,并逐渐形成其典雅清逸的独特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篆刻展览,年到年,作品两次获得优秀奖。年在沪举办“刘一闻书画篆刻展览”。出版《刘一闻印稿》、《别部斋朱迹》、《中国印章鉴赏》、《历代中国书法精选·楷书》、《恽寿平画集》、《印章》、《刘一闻楹联书法》、《中国篆刻》、《一闻艺话》、《当代名家篆刻精品集·刘一闻卷》等十余部。
历任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暨理论研讨会、全国第三、四届篆刻艺术展评审委员。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
年11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聘请刘一闻为顾问。
开埠后随着上海城市商业中心向市区邑庙、租界一带转移,本邦与外埠印人在城厢聚集、交融,形成了初期的海上印人群体。其中客寓沪上的印人以浙籍最早最盛,他们有意无意之间将自己最擅长的浙派与个人印风带入了上海,对当时审美趣味相对滞后的上海本埠印坛,无疑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吴昌硕是较早进入海上印坛的印人之一,只是此时生计维艰,艺涯未隆。此外海上印人也是通过《申报》等媒体与各大笺扇庄悬例挂单,最早步入艺术商品化的群体,发达先进的印刷术为当时印谱出版提供的便利,为促成海上篆刻在民国间全面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Lot陆康刻“如意”
2.2x2.1x5.3cm
无底价
陆康(b.)毕业于上海教育学院。幼承庭训得祖父陆澹安指授,学古文辞与书法,后常问教于刘海粟、沈尹默、钱瘦铁、来楚生等,篆刻师事陈巨来。作品苍浑秀润,洒睨豪放。现为世界美术文化交流(澳门)协会副理事长,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澳门颐园书画会理事,澳门书法家协会副理事长,澳门美术协会会员,香港中国美术会会员,澳门书法篆刻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西泠印社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澳门印社社长,珠海印社名誉社长。
二、民国前期(-)
随着社会动荡与政治鼎革,清末民初又引发了人口大规模迁移的风潮。上海作为移民中心城市,聚居着大量前清遗老、世族名流和志士贤人,他们大多来自经济发达、文化水准较高的苏南和浙北等地区,富有优良的文化艺术素养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其与诸多雅好传统艺术的商业成功人士一齐,形成了新兴的艺术品消费与传播群体,使沪上产生了“乞书画者纷至沓来,市廛之地,俨成风雅之场”的景象。活跃、繁华的商品化大都市环境,更吸引着江、浙、皖诸多印人来沪寻求发展,其中以吴昌硕成就最巨。
Lot徐正濂刻“长乐”
寿山石芙蓉石
5.2x2.9x6.4cm
无底价
印文:长乐
边款:长乐,此予四年前旧作,甲午仲冬为署款,徐正濂并记。
出版:《徐正濂篆书篆刻》P94,上海书画出版社,年。
徐正濂,以徐正廉行,号楚三。当代中国著名篆刻家、书法家、艺术教育家。年从田恒先生学书法,年从钱君陶先生学篆刻,越三十年而所刻迥异师风,隐然有不平之气。作品曾入展三次全国书法篆刻展,五次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四次全国篆刻艺术展,三次西泠印社全国篆刻艺术评展等。出版有《当代中青年篆刻家精品集--徐正廉卷》《徐正廉篆刻选》(日本版)、《徐正濂作品集》《徐正濂印友会作品集》《徐正濂篆刻》《徐正廉篆刻偶存》《徐正濂篆刻集》《诗屑与印屑》《诗屑与笔屑》(文集);与人合著有《徐正濂师生篆刻选集》《矛盾笔名印谱》《中国历代玺印精品博览》等。曾数十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篆刻艺术展、全国兰亭奖书法艺术奖并多次获奖。被《中国书画》《艺境》杂志提名为“-最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9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