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ldquo非rdq

发布时间:2020/1/10 17:42:00   点击数:

众所周知的是孟子和荀子都是诸子百家时期的重要人物,两人二人继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另外,两个人政治是理想一致的,都是追求大治即,就是治国平天下”。同时两人都强调了百姓的作用。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

然而几十年后的荀子所著“十二非”中,却否定了孟子的观点,(这里面的“非”就是否定的意思),其中原委到底是为什么呢?

两个人之所以会有思想上的偏差,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关于“性本善”跟“性本恶”的不同。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并且人天生具备的向善本性而且具备向善的能力,强调的是内在的修养。然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所谓的向善,也是建立在后期的管理,荀子不像孟子那样强调统治者要启发民众的道德自觉,强调的是要以社会行为规范-礼约束民众,并且他并不排斥在治民中使用刑罚。

孟子强调"天命",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这四个“善端”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因而从理论上讲,人人皆可为尧舜。但是如果人们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可能就会变成小人、恶人;荀子强调天道自然,主张"天人之分"。他认为先天具有的才是“性”,后天学习的则为“伪”,荀子认为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实际上是“伪”,而非“性”,而人的善性是后天学习得来的。虽然两个人在观点上的有明显的不同,但在最终的目的上都是相同的,都是想要引导人们在思想道德上加强修养。

曾经有一个外国的行为艺术家在街头测试,将自己捆绑起来,不能动弹,身边放好尖刀,画笔等物品,任凭路人作为,结果证明,在接下来的两个钟头里,只有一个人上前拥抱了他,剩下的所有人都不同程度的在他身上进行了恶意的图画,或许荀子的思想更适合当今社会吧,不然也就不会是法制社会,而应该是孟子的大同社会

在笔者看来,古人在对于哲学的探讨上,并不想探究几何题一样,有棱有角,毕竟两个人也是有一定的年代差距,不同时期就会有不同的思想产物,否则也就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不能断言谁是谁非。

下期为大家介绍为何在“胜者为王败者寇”的年代,败军项羽却依然有着“西楚霸王”的称号。









































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
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082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