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叔本华荀子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某种野蛮

发布时间:2020/2/10 17:38:47   点击数:
叔本华、荀子: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某种野蛮的兽性

德国伟大哲学家、唯意志论和现代悲观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叔本华提出的一个观点,很令我们惊奇不已,但在惊奇之后认真思考,却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叔本华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某种野蛮的兽性。此种人们的兽性一有机会它就张牙舞爪、肆意咆哮,就会伤害他人,甚至会毁灭那些妨碍自己发威作恶的人。这种野蛮兽性就是人类打斗欲和战争欲的根源。”

叔本华的上述话语明确表明,他认为人本身就是天生具有一种“打斗欲”和“战争欲”,这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而非后天形成的。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某种野蛮的兽性”这样的观点,和我国古代《三字经》当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是完全相反的,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所提出的“性善论”、“向善论”、“本善论”和叔本华提出的观点明显不同。

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荀子提出了“性恶论”的观点,叔本华的观点和荀子的观点完全相同,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向恶”的而非“向善”,认为每一个人只要条件允许、失去外在的监督制约之时其内心的“恶性”便会发挥作用,从而做出坏事来。

基于这样的理念,荀子强调了必须对人们进行道德教化、教育,促使人们“向善”,强化外在的监督制约,让人们内心深处的“恶”不要发挥主导作用。

我们注意到,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性恶论”和我国哲学家荀子的观点在“人具有恶的本性”方面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叔本华是德国现代哲学家,荀子是我国古代哲学家。叔本华生于年,卒于年,而荀子生于公元前33年、卒于公元前年,可见我国荀子提出的“性恶论”比叔本华提出的“性恶论”要早年多,我们不得不佩服我国古代哲学家的厉害之处,不得不佩服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之深、之牢、之固和影响的源远流长。

当然,叔本华和荀子都认为“人性本恶”,在这一点上两人的观点“高度一致”,但是对于人性之恶的处理观点,两人的观点却又是“截然相反”。荀子强调人的本性是恶的,所以要加强对人们的教育引导,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向善,同时加强对行使权力的人的监督制约,避免这些人的“恶”发挥主导作用、危害百姓。但是叔本华却不这么认为,叔本华坚持认为坏人永远不会变好,在他看来所有人都是坏人,只不过是坏的程度不同而已。而某些“好人”所表现出来的好的、善的地方,仅仅是他们的表象,并非他们的本质。

叔本华认为人都是坏的,都是野兽。他直截了当地说道:“在骨子里,人就是丑陋、野蛮的动物。”

可见,叔本华的这些观点确实是很“悲观”的,难怪他本称之为“现代悲观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

对于叔本华的“悲观”哲学,你怎么看?









































百殿疯能治好吗
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096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