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传统家教经典曾国潘家训语录

发布时间:2020/1/24 13:58:58   点击数:
曾国藩家训经典语录晚清重臣曾国藩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然而近百年来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却被推崇备至,曾氏后代人才辈出,可谓家风绵长,世代书香,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宿论。曾国藩有名言,“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他给曾家的老屋起名“八本堂”,即人生有八件根本,但家才是所有根本的根本。在这个价值迷失、浮躁不安的时代,在“坑爹”等家庭教育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不妨让《曾国藩家书》走入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共同领悟曾国藩过人的人生智慧。

曾国藩家训经典语录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4.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5.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6.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7.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之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舟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8.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解读:曾国藩被称为古今第一完人,但他也并非生下来就具有非凡的修养。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被浮夸的毛病困扰着,治学亦不精深。后来他拜唐鉴为师,练成了静功,并获得了额外的收获,即悟出了天下“最败人”两个字是“傲”与“惰”。当时天下纷乱,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认为只有先聚拢人心才能重振中华,便盼望将自己树立为勤奋的典范,带领手下人克勤克俭。他以勤治军,以勤治家,更以勤修身,一生的成就都基本上建立在“勤”字上。怎么去修炼“勤”功?曾国藩只以四字作答——一曰早起,二曰有恒。没有人可以只依靠天分成功,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父母看到孩子劳累产生爱怜之心属人之常情,但治学、修身都是需要有吃苦精神的。在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发育需要的基础上,可能需要家长对孩子“狠心”一点。

9.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0.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车马,长其骄惰之气。一次姑息,二次三次姑息,以后骄惯则难改,不可不慎。

11.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

12.少劳则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

13.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解读:戒骄奢从节俭,曾国藩并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身体力行。清朝官员的薪俸是不低的,特别是曾国藩最后已经升任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收入应该是很可观的。因此曾国藩虽然不至于过多么奢侈的生活,应该也不会过得很清苦,可是曾国藩和他的家人却一直过得异常清苦,而且曾国藩也在给自己的弟弟和子女的家书中告诫他们说“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可见在曾国藩看来勤俭节约才是兴旺的根本,而骄奢懒惰就是失败的温床,守得住贫苦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现在的父母给孩子提供了越来越优越的物质条件,直到发现子女开始追求名牌,不珍惜金钱,也不懂得勤俭节约,才又开始反思。提倡节俭,并非刻意追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俭以养德”,勤俭是为了戒骄戒奢,培养孩子的坚强不息、独立自主、克制物欲、勤俭持家的精神品质。物质上“穷困”,精神上“富有”,这才是超脱了所谓“富养”“穷养”等表象的养育方法的内涵所在。

14.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15.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6.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阿兄数千里外教尔,仅此一语耳。

17.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18.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9.读书时应看、温、习、思四事并行。看生书应该求快,不多读就显得孤陋寡闻;温习旧书应该精熟,不背诵则容易忘记。思考要经常,不这样就好比人哑不能说话,马跛不能飞弛。这四点缺一不可。

20.书籍之浩浩,著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尽饮也,要在慎择焉而已。余既自度其不逮,乃择古今圣哲三十余人,命儿子纪泽图其遗像,都为一卷,藏于家塾。后嗣有志读书,取足于此,不必广心博骛,而斯文之传,莫大乎是矣。

解读:曾国藩并不是天才,他中过举人之后,连续参加两次会试都名落孙山,要不是第二年恰逢皇太后60大寿特设恩科,曾国藩的人生和中国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但他终究能成为一代大儒,无非也就是坚持了两个字——“恒”和“专”。自对阵太平天国始,曾国藩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事务越来越多,但从无一日荒废读书,从无一天不曾练字。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贵在有恒。另外,曾国藩察觉到书籍浩浩如江海,难以穷尽,便择其善者而学之,每读一本书,必专心致志,一部未完绝不换他部。读书如此,凡事亦如此,都逃不过一个“专”字。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好比捡了玉米丢香蕉,捡了西瓜丢玉米,最后一无所获的猴子,到最后只能落得两手空空。家长引导孩子学习,最重要乃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恒”和“专”并不是两个空洞的概念,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灵丹妙药。

关于我们

新浪微博:广州第三方教育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往期精彩内容,

坚持每天阅读,收获家庭成长,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哪里治疗白癜风
怎么治疗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090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