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发布时间:2018/8/2 21:58:31   点击数:

起源

孔子在当时适当地吸收了老子对礼制的一些见解,但又屏弃了老子思想中的消极成分。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孔子加以吸收、改造和创新,早期的儒家学派终于诞生了。

派别

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有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战国时期的儒家八派,是当时"百家争呜"中内部出现的派别,它们之间的观点很不相同,但都自认是代表孔子的儒家思想。从以后的历史发展来看主要是孟子一派和荀子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

当时儒道两家学派有个明显的共同趋势就是道家往下层社会发展成民间道教;而儒家则在上层社会发展成了庙堂儒教[3]。“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孔子,提倡仁、义、礼等价值,挺立道德主体,开创了儒家学派。弟子记其言行,杂以己言,战国初年成《论语》一书。

2、子思,孔子嫡孙。相传《礼记》中之《中庸》、《表记》及《坊记》,均为子思所作,但无确据。大抵子思能绍述孔子遗教,所以与其后之孟子,合成思孟学派。

3、孟子,以复兴孔子学说为己任,主张性善论,为日后儒家学派建立严密的哲学体系。孟子及其弟子的学说集为《孟子》一书。

4、荀子,一方面继承儒家重礼义的思想,一方面反对孟子的性善论而主张性恶论。着有《荀子》。

8、韩愈,排斥佛道,提倡儒家道统,为宋明理学张本。

13、周敦颐。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太极图说》中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天道论观点。其所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有《周子全书》。

14、张载,创关学。提出「太虚即气」说,从儒家天道论的观点拒斥道、佛的形上学观点。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等区分之观点。有《张子全书》。

19、朱熹,其学本二程而又能汇通各家,故为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复以朱注四书流行,影响后代思想极大。其学说在天道论方面继承程颐讲性即理,在工夫论方面倡言格物致知学说。平生着作极多,主要有《四书集注》、《朱子大全》、《朱子语类》等

20、张栻,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先生」,有《南轩集》。

35、王守仁,发扬光大陆九渊之学,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形成阳明学派,是明代理学的大宗,影响至今不息。有《传习录》、《大学问》等。

39、王畿,王守仁之学传人,有《王龙溪集》。

42、刘宗周,反对王守仁致良知教,主张诚意、慎独之学,创立蕺山学派,是明代理学的殿军。有《刘子全书》、《刘子全书遗编》。

44、陈确,反理学和佛学。

45、黄宗羲,启蒙思想家和思想史家,主张「盈天地皆心也」的心学观点,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年着《明夷待访录》,年《明儒学案》成书,并着有《宋元学案》等。

53、焦循,认为人有智慧,能进化,进化必有赖于习行,同时主张人性善。有《孟子正义》等。

58、曾国藩,理学家,有《曾文正公集》等。

59、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劝学篇》等。

61、康有为,以公羊学托古改制,引起近代思想界的震动。

64、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编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倡言变法维新。倡导用新方法研究学术史,启蒙之功不可掩。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66、熊十力,当代新儒主要开宗人,援佛入儒,建立新唯识论的哲学体系。着有《新唯识论》。

67、梁漱溟,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等。

68、钱穆,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是当代中国学术重镇新亚书院的主要创办人。

69、冯友兰,着有《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多种,为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71、唐君毅,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在港台和海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其哲学体系为心灵九境说。代表着作为《中国哲学原论》、《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宋元明清儒家学派类型

儒家学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就宋元明清四朝而言,儒家内部的分野相当明显,有学派一百多个,注重音韵训诂的汉学系统和注重义理发明的宋学系统,泾渭分明。而从学术流派的归属上来看,四朝的儒家学派大致可分为独尊儒术型、儒道互补型、三教合一型、四教会通型

独尊儒术型

独尊儒术型的儒家学派,是指恪守先秦儒家大师孔子、孟子、荀子的传统和基本精神的学派。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虽也有差别,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就是荀子大醇而小疵,也离孔子相去不远。但汉代以后,真正恪守儒家一派思想的,并不多见。即使如董仲舒,虽被称为汉代大儒,且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但其思想中显然已杂有阴阳家的思想,这是学术界普遍承认的事实。到宋代,真正独尊儒术型的儒学家已经很少,大致看来,仅安定、泰山、横渠、涑水四派而已。

此外,像范仲淹及其弟子,也属独尊儒术型学者,被朱熹推尊为“一生粹然无疵,而导横渠以入圣人之室,尤为有功”。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大推进了一步,具有更为宽广的儒者胸怀,被后世儒家奉为楷模。

儒道互补型

儒道互补型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儒家思想与道教思想互补,另一种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互补。

儒家思想与道教互补的,主要有北宋濂溪学派和百源学派。

以朱熹为代表的考亭学派,或称闽学、晦翁学派,该派的三教合一倾向也极为明显。朱熹“出入于释老者十余年”,他虽然表白自己“于释氏之说,盖尝师其人,尊其道,求之亦切至矣,然未能有得”,并批判佛教空虚寂灭,义理灭尽,“禅学最害道”,“大而万事万物,细而百骸九窍,一齐都归于无。终日吃饭,却道不曾咬着一粒米,满身著衣,却道不曾挂着一条丝”,因此“异端之害道,如释氏者极矣”。但是,谁也不会否认,华严宗一即一切、四法界之说都影响到朱熹的理一分殊说,朱熹的理一分殊还借用佛教的月印万川之喻来说明:“释氏云‘一月普现一切月,一切水月一月摄’,这是那释氏也窥见得这些道理”。而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的学说,朱熹则是借鉴了华严宗的因陀罗网境界。朱熹的一多关系论“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万个是一个,一个是万个”,是佛教禅宗“一法遍含一切法”的翻版;而其一旦豁然贯通的工夫,则是脱胎于禅宗的顿悟说。受考亭学派影响,南宋巽斋、定川、北溪、木钟、东发、勉斋、鹤山,宋元之际鲁斋,元代静修、萧同,明代崇仁、河东各学派,也都自然地带有三教合一的倾向。

四教会通型

四教会通型的儒学有两种类型: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会通和伊斯兰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会通。

早在公元三四世纪,基督教就传入中国,而真正传教成功的,则是利玛窦,因此而被称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奠基人。

利玛窦之后,邓玉函、龙华民等人又先后供职中国朝廷,得传教之便利。清雍正元年(),朝廷开始禁教,年基督教传教活动中断。嘉庆十六年(),马礼逊等人又来华传教。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一大批西学著作出版,林则徐、梁廷?、魏源、徐继?、李善兰等人主动了解和吸收西学。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新的通商口岸开放,便利了传教士对中国的文化渗透,各种教会学校和译书机构创办起来,各种西书得以大量出版。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等高级官吏对西学从疑忌变为信服,西学影响逐渐深入,甚至光绪帝本人也研读西书。年以后,更有严复、马君武等人系统翻译和介绍西书,严复的译作《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穆勒名学》,自著而成的《原强》,都是中西文化会通的成果。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最好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12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