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文課八十五天論

发布时间:2020/9/27 13:46:25   点击数:
擅长临床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52891.html

天論

荀子

天行有常1,不為堯存,不為桀亡2。

應3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彊本

4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5

,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6,則天不

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饑渴,寒暑不能

使之疾,袄怪7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

侈,則天不能使之富;養略而動罕8,

則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則天不

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饑,寒暑未薄

9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時與治世同

,而殃禍與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

然也。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

注釋

〔1〕天行:天道,自然界的運行規律。常:有一定之常軌。〔2〕堯:傳說中上古的聖君。桀:夏代最後一個君主,荒淫無道之惡君。〔3〕應:承接,接應。〔4〕本:指農業。古代以農桑立國,故謂之本,工商則謂之末。〔5〕養:養生之具,即衣食之類。備:充足。動時:動之以時。這裡指役使百姓,不違背時令。〔6〕循:遵循,原文作"修",據文義改。忒:差錯。〔7〕袄怪:妖怪,指自然災害和自然界的變異現象。袄,同"妖"。〔8〕略:不足。動罕:怠惰的意思。〔9〕薄:迫近。

譯文

大自然的規律永恆不變,它不為堯而存在,不為桀而滅亡。用導致安定的措施去適應它就吉利,用導致混亂的措施去適應它就兇險。加強農業這個根本而節約費用,那麼天就不能使他貧窮;衣食給養齊備而活動適時,那麼天就不能使他生病;遵循規律而不出差錯,那麼天就不能使他遭殃。所以水澇旱災不能使他挨餓,嚴寒酷暑不能使他生病,自然界的反常變異不能使他遭殃。農業這個根本荒廢而用度奢侈,那麼天就不能使他富裕;衣食給養不足而活動又少,那麼天就不能使他保全健康;違背規律而恣意妄為,那麼天就不能使他吉利。所以水澇旱災還沒有來到他就挨餓了,嚴寒酷暑還沒有迫近他就生病了,自然界的反常變異還沒有出現他就遭殃了。他遇到的天時和社會安定時期相同,而災禍卻與社會安定時期不同,這不可以埋怨上天,這是他所採取的措施造成的。所以明白了大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區分,就可以稱作是思想修養達到了最高境界的人了。

治亂天邪?曰:日月、星辰、瑞曆1,

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

治亂非天也。時邪?曰:繁啟蕃長於春

夏2,畜積收藏於秋冬,是又禹、桀之

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時也

。地邪?曰:得地則生,失地則死,是

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

治亂非地也。《詩》曰:"天作高山,

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3"。此之

謂也。

注釋

〔1〕瑞曆:曆象。古代作璿、璣、玉衡以象日月星辰之運轉,故曰瑞曆。〔2〕繁啟:指農作物紛紛發芽出土。蕃:茂盛。〔3〕"天作"四句:此處引詩見《詩經·周頌·天作》。

譯文

社會的安定或混亂,是由上天決定的嗎?回答說:太陽月亮、行星恒星、祥瑞的曆書,這在禹與桀是相同的;禹使天下安定,桀使天下混亂;可見社會的安定或混亂並不是由上天決定的。

那麼,是季節造成的嗎?回答說:莊稼在春季、夏季紛紛發芽、茂盛地生長,在秋季、冬季積蓄、收藏,這在禹與桀又是相同的;禹使天下安定,桀使天下混亂;可見社會的安定或混亂並不是季節造成的。

那麼,是大地造成的嗎?回答說:莊稼得到了大地就生長,失去了大地就死亡,這在禹與桀又是相同的;禹使天下安定,桀使天下混亂;可見社會的安定或混亂並不是大地造成的。《詩》云:“天生高大的岐山,太王使它大發展;太王已經造此都,文王使它長平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星隊、木鳴1,國人皆恐。曰:是何

也?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

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

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

不時,怪星之黨3見,是無世而不常

有之。上明而政平,則是雖並世起,

無傷也;上暗而政險,則是雖無一至

者,無益也。夫星之隊、木之鳴,是

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注釋

〔1〕木鳴:古代祭神用的樹,因風吹而發出聲音,古人以為怪異。木,指社樹。〔2〕黨:同"倘",偶然。

譯文

流星墜落、樹木發響,國內的人都害怕,說:這是為什麼呢?回答說:這沒有什麼啊。這是自然界的變異、陰陽二氣的變化、事物中很少出現的現象啊。覺得它奇怪,是可以的;但害怕它,就錯了。那太陽、月亮發生日食、月食,旋風暴雨不合時節地突然襲擊,奇怪的星星偶然出現,這些現象沒有哪個時代不曾有過。君主英明而政治清明,那麼這些現象即使在同一時代都出現,也沒有什麼妨害;君主愚昧而政治黑暗,那麼這些現象即使一樣都沒出現,也毫無裨益。那流星的墜落、樹木的發響,這是自然界的變異、陰陽二氣的變化、事物中很少出現的現象啊。覺得它奇怪,是可以的;但害怕它,就錯了。

大天而思之,敦與物畜而制之1?

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

2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

物而物之3,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

?願於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

以成4?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

之情5。

注釋

〔1〕孰與:哪裡比得上。物畜:把天當作物來看待。〔2〕因:順,引申為聽任。〔3〕物之:使物為己所用。〔4〕"願於"兩句:荀子的思想,以為物之生雖在天,物之成卻在人,主張不必去探究萬物為什麼產生,而要盡人事促成其成。願,仰慕,思慕。有,據有,把握。〔5〕"故錯人"兩句:荀子認為,物生在天,成之在人,這才是萬物之情。如果放棄人事努力而一味仰慕天,就失去了萬物最真實的情。錯,通"措",置,放棄。萬物之情,萬物的實情。

譯文

認為大自然偉大而思慕它,哪裡及得上把它當作物資積蓄起來而控制它?順從自然而頌揚它,哪裡及得上掌握自然規律而利用它?盼望時令而等待它,哪裡及得上因時制宜而使它為我所用?依靠萬物的自然增殖,哪裡及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們根據人的需要來變化?思慕萬物而把它們當作與己無關的外物,哪裡及得上管理好萬物而不失去它們?希望瞭解萬物產生的原因,哪裡及得上佔有那已經生成的萬物?所以放棄了人的努力而寄希望於天,那就違背了萬物的實際情況。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白雲出岫誦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182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