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孔孟之后的儒家圣人荀子

发布时间:2020/12/2 21:49:52   点击数:
知名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知名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荀子是战国后期赵国人,他曾经在齐国讲学。齐襄王主政期间,他担任过祭酒,相当于现代的国立院校校长。

荀子离开齐国后,去了楚国,受到了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赏识,被派往兰陵为官。荀子在兰陵的时候受人构陷,无奈之下去了秦国。

后来春申君去世,他回到兰陵专心著书,直到病逝于此。荀子的个人资料不多,翻遍史书,只能总结出他的大概经历。

荀子是孔子、孟子之后儒家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后圣”。荀子的学术思想被编辑整理成册,就有了儒家经典著作《荀子》。

该书一共32篇,历代学者共同认为,此书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是荀子亲自著述,少量篇章是后人根据荀子的学术思想补充书写的。

荀子健在的时候就被当作孔子的“接班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事实上,荀子的学术观点和孔子和孟子都有所不同。比如,荀子是一个唯物主义学者。他不同意“天命观”。

在荀子看来,天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本身的变化规律是自然现象,不以人的好恶为转移。

四季更替,风云雷电,日月星辰,这些都是自然的客观产物。

先有了客观世界,然后才有主观认知,由此产生了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通俗地讲,荀子认为先有客观世界,然后才有主观世界。

这个结论,让他在诸子百家中站稳了脚跟。

荀子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他对于教育问题有很多真知灼见。荀子认为,人的本性中有恶的一面,需要经过后天学习,去掉这些恶的因素。

教育和修养对品行的养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荀子的“性恶论”一直有很多争议,不过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是很有道理的。

关于治国理念方面,荀子提出了礼治为主,法制为辅。作为一个儒家大师级的人物,他认可了法治的重要性。

荀子觉得,人不遵守礼仪就无法生产,办事不遵守礼仪就不会成功,治国没有礼仪规范肯定会有祸患。有人觉得,荀子提倡的礼治相当于默认了社会中存在高低等级。

客观地讲,他的确承认“贵贱有等,长幼有差”,但不能因此就片面地认为他的学说存在重大弊端。

《荀子》中知名度最高的章节是《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看着这些熟悉的字句,是不是马上想起来背诵全文的“幸福感”。

是不是马上有了买一本看看的冲动。在此叮嘱大家一句,为了阅读方便,买古籍著作最好选择有翻译注释的版本。好的古籍版本,可以让你免去查找资料的烦恼。

拓展阅读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代表作《晚晴》毁誉参半的传世名著,古典小说《金瓶梅》历数古诗中描写的壮美奇景,学着笑看风云农家娃、小牧童,他的成长让很多赞颂刘秉忠,忽必烈身边的汉人谋臣萨培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256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