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宗经荀子middot儒效八

发布时间:2021/4/7 20:44:28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1.人论:志不免于曲私而冀人之以己为公也,行不免于污漫而冀人之以己为修也,甚愚陋沟瞀而冀人之以己为知也,是众人也。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公修而才,可谓小儒矣。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礼者,人主之所以为群臣寸尺寻丈检式也,人伦尽矣。   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言道德之求,不下于安存;言志意之求,不下于士;言道德之求,不贰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高之下之,小之巨之,不外是矣。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廷也。故诸侯问政不及安存,则不告也;匹夫问学不及为士,则不教也;百家之说不及后王,则不听也。夫是之谓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也。2.瞀:mao,貌。3.(1)论,通“伦”。(2)其,当为“甚”字。(3)三公,辅佐君王的最高官员,太师、太傅、太保。一说司马、司徒、司空。(4)坛宇,指界限。坛,堂基。宇,屋边。(5)防表,标准。(6)道德,疑为“政治”(杨倞)。(7)臣,当为“巨”字(杨倞)。4.5.人的类别是:思想上总是偏私,却总希望别人认为他大公无私;行动肮脏卑鄙,却希望别人认为他有修养;自己浅陋又无知,却希望别人认为他聪明,这是一般人的想法。思想上摒弃私心然后才能公正;行动战胜情欲,然后才能品德高尚;有智慧而又虚心好学,然后才能有才智,做到这些,可称为小儒了。思想上安于公正,行动上安于善良,拥有智慧,又能通晓各类事务的法则,这样就可以称为大儒了。大儒,可以担任天子身边的三公;小儒,可以担任诸侯的士大夫;一般民众,就只能做工匠、农民、商人了。礼制,是君主为衡量群臣制定的法度。人的类别就是这样。君子的言论有界限,行为有标准,言行有所专重。谈到政治的要求,要以国家安定和存在为标准;谈到志向的要求,要以做士为准则;谈到道德的要求,就要以不能背离当代帝王为准则。夏、商、周三代以前的道,太过遥远,就是放荡荒诞的了;法度背离了当代的帝王,就是不正确的了。自己的主张或高,或低,或大,或小,都不超出这些方面,君子发挥自己的思想,就是以此为界限。所以,诸侯询问政治问题,不涉及国家的安危存亡,就不告诉他;一般人来询问学习问题,如不涉及如何做士,就不教导他;诸子百家的学说,如不涉及当代帝王如何治理国家,就不去听信他。这就是君子说话有界限,行动有标准。6.(1)论人之善恶。论,卢困反。(2)污,秽也。漫,欺诳也。(3)沟,音寇,愚也。沟瞀,无知也。(4)众人,谓众庶也。(5)忍,谓矫其性。(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其智虑不及,常好问,然后能有才艺。(7)公修而才,皆矫其不及,故为小儒也。(8)天子三公,其才堪王者之佐也。(9)检,束也。式,法也,度也。寸、尺、寻、丈,所以知长短也.检束,所以制放佚。大儒可为天子三公,小儒可为诸侯、大夫,礼可总统群臣。伦,当为“论”。或曰:伦,等也。言人道差尽于礼也。(10)累土为坛。宇,屋边也。防,堤防。表,标也。言有坛宇,谓所尊高也,行有防表,谓有标准也。一隆,谓厚于一,不以异端乱之也。(11)言道德之求,不下于安存,此“道德”,或当为“政治”,以下有“道德之求”,故误写也。故下云“诸侯问政不及安存则不告也”,谓人以政治来求,则安存国家已上之事语之也。(12)言志意之求,不下于士,以修其志意来求,则语为士已上之事(13)言道德之求,不二后王,道德,教化也。人以教化来求,则言当时之切所宜施行之事。不二后王,师古而不以远古也;舍后王而言远古,是二也。(14)道过三代谓之荡,道过三代以前,事已久远,则为浩荡难信也。(15)雅,正也。其治法不论当时之事而广说远古,则为不正也。(16)臣,当为“巨”。虽高下小大,不出此坛宇防表也。(17)宫,谓之室。庭,门屏之内也。君子虽聘志意论说,不出此坛宇宫廷之内也。是时百家异说,多妄引前古以乱当世,故荀卿屡有此言也。(18)不及后王,则不听也。百家杂说不及后王之道,妄起异端,则君子不听之也。(1)王念孙:“人论”二字,乃目下之词。论,读为“伦”。伦,类也,等也。谓人之等类,即下文所谓“众人”、“小儒”、“大儒”也。(2)王先谦:知而好问,不自以为知也。(3)王念孙:检、式,皆法也。言治人以礼,如寸、尺、寻、丈之有法度也。(4)王念孙:坛,堂基也。宇,屋边也。言有坛宇,犹曰“言有界域”,即下文所谓“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非有所尊高之谓也。○王先谦云:道有一隆,谓有所专重,如下文问政则专重安存,问学专重为士,问治法专重后王是也,非厚于一之谓。(5)于省吾:以“不下于安存”、“不下于士”之句例求之,则“不二后王”必作“不下后王”明矣。下言“不及后王”,即此“不下后王”之明证。7.荀子论人,实则是论人之伦。论与“伦”都有“仑”旁。仑。lun,从亼(ji,三合)从册(ce,册)。聚集亼册必依其次第,求其纹理。仑即次序、条理。分别次序、条理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开始,也是关键。对传统文化的一大误解是以为传统思维过于模糊混沌,其实恰恰相反,传统文化的认知论是条理清晰、法度森严,无比理性的。在荀子的“伦类”里,有众人、有小人、有大儒,区别如下:众人之所以为众人,是因为不论志向、行为还是智识,都不能突破常人之局限——偏私、污秽、愚昧。这也倒罢了,偏偏还自命不凡,自我认知与事实高度不匹配。话说回来,如果能知道自己的“曲私”、“污漫”、“愚陋沟瞀”,已经不是普通人了,因其已具有“自知之明”。如果能忍“私”、忍“情性”、有聪明才智还敏而好问,这就堪称"小儒"。忍,如刀刺心,这心得多有力量?!《说文》:忍,能也。《说文解字注》:“凡敢于行曰能,今俗所谓能干也。敢于止亦曰能,今俗所謂能耐也。能耐本一字,俗殊其音。忍之义亦兼行止。敢于杀人谓之忍,俗所谓忍害也。敢于不杀人亦谓之忍,俗所謂忍耐也。”忍即能,真正的能力是心之力。一个人若能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便是真正的“能人“。在此,荀子强调所忍者有三:私、情、性。要成为小儒,必须能忍得了人性本有的自私、情绪、习性。由此亦可知荀子对人性的悲观,诚然是”性恶论者“。在物质匮乏、人心淳朴、人的光明天性还不太容易被物欲淹没的年代,荀子就如此强调”三忍“,揆诸今日,我们再多强调这”忍“字,或许都并不为过。叹!克己复礼,克去”私“,才能”公“;克去情性,才能称为”修“;不但要有“知”,还要不以己为“知”,才算是“才”。然而,哪怕做到了”公“、”修“、“才”,还不过是"小儒"而已。《说文》:小,物之微也。小的甲骨文字形如同尘沙。小儒,是儒者中段位较低的那一批,其数量如尘沙般众多,他们是儒者的大多数、是基本面,因为众多的必定是普通的。然而,试想,如果一个社会的主体知识分子都能做到小儒的修养——公修而才,那么这岂非已经是一个美好社会?至于大儒,同样也是公修而才,所不同之处是处处能”安",且“知通统类”。一方面,德行上已经能安然于凡事皆为公,凡行皆能修,而不再需要消耗心力去“忍”。另一方面,智慧上,能知类通达,举一知十,应对裕如。说到底,”少成若天性,习惯儒自然“,大儒就是小儒千万次“刻意练习"、不断强化的结果。接着荀子说,这三类人,分别可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大儒可以做天子三公、国家社会的高层;小儒可以做诸侯的士大夫,普通的中层管理者。而一般民众,只能当工匠、农民和商人了。用现代话语,这意味着人的修学等级大约等于阶层等级。这在中西方先贤的论述里都是类似的,柏拉图倡导"哲人王”,儒家倡导“学而优则仕”。看来,美好社会的标准,放诸四海皆是。而“礼”,便是这样一套检验并且规范不同修学等级、不同心智等级的图式。因为深明人之差异,故而礼也强调差等。而差等背后,恰恰是圣人无弃人、曲成万物而不遗的广大悲心。这是先贤制礼的伟大与高明。下一段,荀子谈到,君子所言所行,有“坛宇”、有“防表”。坛宇、防表,皆意味着边界、标准。为政的边界是“安存”,"志意"的边界是“士",道德的边界是”后王“。若有诸侯来问如何为政,基础的底线标准是能保证百姓的安定和生存,否则不告;若有普通人来问如何修学,那么他们对自我要求标准不能低于”士“,否则不教;若有各种学说,如果背离后王的教导,那么都不用理睬。关于“后王”,在《非相》、《不苟》篇中曾多次论及。后王,是循王道而其迹可亲之王。三代之前虽有王道,但年代久远,其事荡然难信,也不能切中时弊,给人切实的启发。故而,荀子以是否“法二后王"为标准,来剖析十二子之说,如庖丁解牛,脉络分明。真正的君子,恰恰是能”骋志意于坛宇宫廷“。在上述标准之下自由驰骋,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否则,面对百家学说,难免不目驰神移,不知所终。而今日我们所面临的学说、信息、观点又何止千万倍于荀子之时!在内心建立坛宇,树起防表,有明辨是非、知言知事的标准,实在至为迫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338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