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一说读鉴笔记第22集荀子的帝王术下

发布时间:2021/6/23 9:22:26   点击数:

一说

编者按:作为《资治通鉴》的读书笔记,每周一会更新一篇。其中文章的时间顺序及选材,是基于笔者的学习进度及个人粗浅的理解与认知。对于一名学习研究国际关系及战略的读书人而言,所有的国际国内问题以及治理之道,似乎在《通鉴》中都能找到答案。秦纪一,昭襄王,五十二年(前)荀子的帝王术(下)

荀子的帝王术中还有一套“兼人三术”。

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此处的“兼人”,语义可大可小,可特指“人才”、“国家”、“社会组织”等。

按不同语境套用即可,论述非常经典,在此先把结论突出: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依靠德行施行兼并的君国称王天下,依靠强力兼并的君国必将衰弱,依靠财富兼并的君国必然贫穷。古往今来都是同一个道理。(其中“君国”亦可指代人、国家或组织)

因为太经典,直接上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一: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彼贵我名声,美我德行,欲为我民,故辟门除涂,以迎吾入。因其民,袭其处,而百姓皆安。立法施令,莫不顺比。是故得地而权弥重,兼人而兵俞强:是以德兼人者也。非贵我名声也,非美我德行也,彼畏我威,劫我埶,故民虽有离心,不敢有畔虑,若是则戎甲俞众,奉养必费。是故得地而权弥轻,兼人而兵俞弱:是以力兼人者也。非贵我名声也,非美我德行也,用贫求富,用饥求饱,虚腹张口,来归我食。若是,则必发夫掌窌之粟以食之,委之财货以富之,立良有司以接之,已期三年,然后民可信也。是故得地而权弥轻,兼人而国俞贫:是以富兼人者也。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翻译:大凡兼并别国的君主有三种方法:有依靠德行去兼并别国的,有依靠强力去兼并别国的,有依赖财富去兼并别国的。那个国家的人民景仰我的名声,赞赏我的德行,想做我的下民,所以打开国门清除道路来迎接我进城。我依靠这国家的民众,沿用它的住处,而百姓都安宁,对我制订的法律与颁布的命令没有人不顺从。所以得到了土地而权势更大,兼并了别国而兵力越来越强。这是依靠德行去兼并别国的君主。那个国家的人民并不是景仰我的名声,也不是赞赏我的德行,他们只是害怕我的威武,被我的势力所胁迫,所以他们虽然有离开我的心思,也不敢有背叛我的打算。像这样,那么战士就要越来越多,给养一定花费很大。所以得到了土地而权势更轻,兼并了别国而兵力越来越弱。这是依靠强力去兼并别国的君主。那个国家的人民并不是景仰我的名声,也不是赞赏我的德行,而是因为贫穷而追求富裕,因为饥饿而想吃饱,所以空着肚子张着嘴来投奔我求食。像这样,就必须发放那米仓地窖中的粮食来供养他们,给他们财物来使他们富足,委任善良的官吏来接待他们,已经满了三年,然后这些归附的老百姓才可以信任。所以得到了土地而权势更轻,兼并了别国而国家越来越贫穷。这是依靠财富去兼并别国的君主。所以说:依靠德行兼并别国的君主称王,依靠强力兼并别国的君主衰弱,依靠财富兼并别国的君主贫穷。这种情况古今是一样的。

原文二:兼幷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齐能幷宋,而不能凝也,故魏夺之。燕能幷齐,而不能凝也,故田单夺之。韩之上地,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赵,赵不能凝也,故秦夺之。故能幷之,而不能凝,则必夺;不能幷之,又不能凝其有,则必亡。能凝之,则必能幷之矣。得之则凝,兼幷无强。古者汤以薄,武王以滈,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无他故焉,能凝之也。故凝士以礼,凝民以政;礼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谓大凝。以守则固,以征则强,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翻译:兼并别国容易做到,只是巩固凝聚它很难。齐国能够兼并宋国,但不能凝聚,所以魏国夺走了宋国。燕国能兼并齐国,但不能凝聚,所以田单夺回了它。韩国的上党地区,方圆几百里,城池完备、府库充足而投奔赵国,赵国不能凝聚,所以秦国夺取了它。所以,能兼并别国的土地而不能凝聚,就一定会被夺走;不能兼并别国又不能凝聚自己本来拥有的国家,就一定会灭亡。能凝聚自己的国家,就一定能兼并别国了。得到别国的土地就能凝聚,那么再去兼并就不会有强大而不能兼并的对手了。古代商汤凭借亳,周武王凭借鄗,都不过是方圆百里的领土,而天下被他们统一了,诸侯做了他们的臣属,这没有其他的缘故,是因为他们能凝聚取得的土地啊。凝聚士人要依靠礼义,凝聚民众要依靠政策。礼义搞好了,士人就会归服;政治清明,民众就安定。士人归服、民众安定,这叫做最大的凝聚。靠这种政治局面来守卫就牢不可破,靠它来出征就强大无比,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称王天下者的事业就完成了。

朋友们看后是否很有感触,是否很痛快?是否看到了许多“国家”,许多“领导”,许多“组织”成败的模样?

荀子一生教过许多优秀的弟子,特别突出的,被描述为:“一门两子家,两相两帝师”。两子:韩非子,公孙尼子;两家:诗家毛亨,思想政治外交家陆贾;两相:秦相李斯,汉相张苍;两帝师:楚元王刘交帝师浮丘伯,汉孝成帝师陈嚣。

有时,老师牛不牛,要看培养出了什么样的学生。笔者在成为荀子“铁粉”的同时,还在想是不是“毛教员”在内心也视荀子为师?星星之火燎原,农村包围城市,教员不正是娴熟运用了荀子的方法?

写到这,想起之前金融圈热捧的达里奥之《原则》,以及后来黑石苏世民之《我的经验与教训》,颇有种“外来和尚好念经”的赶脚。咱们自己的老祖宗有那么多“一本正经”,子孙们为何偏要干“舍近求远”的事儿?

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源于“中华文明自信”,而如何在人们心中重塑这种自信,任重道远。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是当务之急啊。

一家言之,笑纳。本文系点一咨询原创首发,仅作分享之用。转载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469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