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马未都人的一生,是有命数的
故事要从今年的中秋节讲起。
中秋节这一天,我在我的微博后台看到一个孩子给我写的信。信是用手写的,满满当当四页稿纸,以图片的形式发过来。信上的钢笔字很清秀,很规矩。
我想,在座一千多位同学里,不要说谁的字写得比他好,敢于站起来说“我的字跟他的字差不多”的,估计也不会很多。
我年轻的时候是职业编辑,对手写的文字有种天然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引起了我对这封信的注意。
在这四页稿纸里,他讲了自己的身世和故事,工工整整,文理通达。他所讲述的人生十分不幸,比如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受人歧视,家庭氛围很不愉快,甚至还有家人自杀,等等。读完这封信,我跟他通过微博私信简短地聊了几句。
我问他现在的工作状况怎么样。他说他大学毕业以后去了一家银行工作,工作了四年,不是很愉快,也不能体现人生价值。
正好北京有一家公司招人,他就来了北京,来了以后觉得上当受骗。因为那是一个“小额贷”公司,基本上是靠骗人为生,他心里跨不过去这个坎儿,人家答应给他的工资也没有给。
他是在很郁闷的时候,给我写的这封信。但从信的文字表达上看不出他的郁闷,思路很清晰。所以,我跟他的沟通也保持着“适度”和理性。我告诉他,我们观复博物馆正在开发一个APP(手机应用程序),需要招人,你可以去试一试。
几天以后,他告诉我他试了,他觉得那些岗位都不大适合。我问他是学什么专业的,他说学统计。
我说,开发APP正好需要一个学统计的人,你愿不愿意尝试?他说,我虽然是学统计的,但是,我觉得我没能力去适应它,我可能做不了这份工作。
然后很礼貌地说“谢谢马老师”,这个事儿就过去了。
一个月以后,还是微博后台,我收到他发来的一条信息。内容是:“斯人已逝,谢谢你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给他的安慰。”当时,我的心“忽悠”一下就沉到底了。
我急切地通过所有可能的途径,希望跟他的家人取得联系,但是没有联系上。然后他的微博就永久关闭了,内容全部被清空。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在生理上、心理上,或者周围环境上,肯定会遇到坎儿。每个人内心中的坎坷一定是靠自己去战胜的,无论别人怎么帮你,你都需要自己迈过这道坎儿。
这个孩子,仅凭这手好字,都有无尽的价值。我当时还想,正需要这样能靠手写做一些抄录工作的人。因为我们有很多信件,手写就比电脑打印显得更加亲切。但是没想到,他不在意自己有这样一个本事。
如果我今天还有机会跟他沟通,一定要告诉他:
我们读过那么多先贤的书,读过那么多诗词,李白就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啊!在今天这个社会中,我们一定是有用途的,不可能没用途,世界需要我们每一个人。
更不要说,你又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小学、中学各六年,大学四年。一个人完成十六年的教育,时间是非常漫长的。走了这么远的路来到这里,你至少要学会直面人生的困难。
如果你能够跨过这道坎儿,你的世界一定会更开阔。所以古人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英雄”这个词是这么来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生活中的英雄。
很多年轻人跟我聊天说:马老师,你这里也好,那里也好。我说,我跟你比,没有一点儿好。
年轻就好,什么也不比年轻好。只要年轻,就还有很多空间,对这世界有一个交代。同时,世界也会给你很多机会。你的目标可以定得高,也可以定得低。
人生的目标不一定是非常宏大的目标。有些目标,达到的时候你才可能愉快,而对我来说,很多目标根本达不到,但我一直在努力。
荀子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自己很明白自己的时候,就不会埋怨别人。也不要老说自己运气不好,每个人都有运气好的时候和运气不好的时候。
今年夏天我还自个儿在浴室里摔一大仰磕呢,肋条骨都摔折了一根。怨天有用吗?还是怨我自己不注意。
当你走入社会的时候,要知道,公平一定是相对的,不公平一定是绝对的。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当你认为一件事不公平的时候,我告诉你,它有可能是公平的,只是你“感受”到不公平;当你认为一件事非常公平的时候,它有可能对别人不公平。
所以,所谓的公平是为全社会设计的,不是为你一个人,你感到不公平非常自然。当你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感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不要轻易认为社会不公平。
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态,知道自己在社会整体架构中的位置是什么—就是一个很小的点。这样你的内心才能强大。
让自己内心强大非常重要,别人也帮不了忙,一定要锻炼自己,甚至强迫自己强大起来。
我的“人生八字方针”,第一是“自信”,所有的自信都来自你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没有知识就没法自信,人家说点儿什么新鲜的,你就慌神了。
第二是“坚强”,指的是内心真正的坚强,不是装给别人看的。每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是锻炼内心坚强的最好时机。
第三是“认真”。要在这世界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都不说“成功”,只是一席之地,做事一定是要认真的。
哪怕做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也要认认真真善始善终,否则一定一事无成。古人的书房里经常挂一块匾,写着“慎始”二字—谨慎一件事的开始。不要“点火就着”,人家说一个什么事,都没想好你就去了。
事情开始之前,一定要条分缕析地想清楚。古人又喜欢挂一块匾,写着“慎终”—做事有始有终。
开始的谨慎要延续到最终,直到把事情做成。古人还喜欢说“慎独”—独处时要谨慎。一件事对与不对,做与不做,不必面对他人的评判,只须面对自己的良知,要对自己的内心有严格的要求。
第四是“宽容”。“认真”是对自己的,“宽容”是对社会、对世界、对他人的。我们对自己可以严格,可以苛刻,但是不能对别人严格和苛刻。
或者说,你对别人的工作态度、做事章程可以严格,但你不可以严格苛求别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我身边很多朋友的个性一般人都无法忍受,但我可以忍受。
当你能够理解这“八字方针”并且照此执行,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容易。
在座各位都是大学生,都希望将来找个好工作。什么是好工作?活少钱多,那准是好工作。这个想法没错,只是比较难找。我常说,人生的第一目标就是“趋利”,只要不违反道德和法律。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有“趋”到了相应的“利”,才能在社会上有尊严地活着。
现在有一个特别流行的词汇叫“财务自由”。每个人都希望这种自由能尽快到来,可惜有时候老天不给你机会。
苏洵说:“利之所在,天下趋之。”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人想要的利益,全天下都想要。所以,趋利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法律和道德。
法律是他人约束的,道德是自我约束的,因而道德也比法律高尚。当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强大的道德约束,社会会变得非常好。
人生第一阶段是“趋利”,第二阶段则是“趋名”。
当你在社会上历练了一段时间,工作已经比较自如,就开始注重社会对你的评判。所谓“趋名”,不是“追逐名声”,变成明星,到哪儿都有人找你合影,而是“注重名誉”。
这两个阶段都走过以后,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趋静”,希望内心是安静的。
内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何为内心安静?我自己有些时候,长时间地心如止水,也有些时候会突然变得激动。
比如此时此刻,我站在台上,就多少有点儿激动。我平时说话不是这样,否则就会显得“讨厌”。
当我们走过这三个阶段,就应该理解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
我做观复博物馆已经23年了,来来去去的工作人员也很多。我不太会招人,总觉得谁都行,所以有专人负责招聘。
那天他们告诉我,招了个女博士。我说太好了,终于有博士了。
女博士来上班,身后跟着八个人,近亲远亲差不多全来了。这位女博士一看就像女博士,到岗以后,身后的人立刻分成三波。
一波奔了后勤,检查吃饭住宿的环境;一波奔了办公室,看看左邻右舍都是谁;第三波奔了工作场地,感受一下日常环境。
女博士很有意思,上了一天班,第二天不辞而别,所有的联系方式都断了。
我们对社会是需要适应的,即便不能适应,也可以留下一句话,说“我不适应这个地方”,或者“这个地方不适应我”,都行。到哪儿工作都有试用期,这个没有对错。
但是你关掉所有通讯设备,永远不再跟我们联系,这就是你的错。
你读了那么多书,掌握那么多知识,这么个坎儿都过不去,将来怎么融入这个社会?
你怎么能允许家里那么多人跟着,去检查你的工作环境?这里有上百个工作人员,怎么唯独你需要家里这么多人同意,才能留下来工作?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个心理准备。不管掌握多少知识,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未必能够适应。
办公室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有的人一见如故,无话不说,有的人面对面坐三十年,形同路人。
问题是,工作是讲求效率和成果的,一定要做成事才行。有个词叫“张弛有度”,你得知分寸,识进退,这就是所谓的“情商”。
有个简单问题: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生活中经常能遇到一些人,傻傻的,可情商特别高。
人类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动物,每个人都有极为丰富细腻的情感,所以人生中很多时候,都是要解决情感问题。
合作,对每一个即将参加工作的人,是第一道坎儿。遇到这道坎儿的时候,一定要想方设法跨过去。每跨过去一次,你就成长一次。
人生经验是积累出来的,珠穆朗玛峰也是一步一步登上去的,在过程中慢慢适应。如果用飞机把你一下子运到那个高度,说不定你就死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