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李子柒遇见蓝染,诉说背后浪漫的爱情故事
李子柒的蓝印花布视频,唯美极了。古法蓝染,即以蓝草为原料进行染色,这是旧时光里的千年老手艺,用中国传统的印染方式染出中国色彩。
木刻版画蓝染作品《影》1,蓝染到底有多源远流长?它造就千古名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这句出自《诗经·子衿》,讲述这样一段爱情故事:
怀春的少女为深爱着的恋人,去田里采了蓝草,染成靛蓝色的布,带着万分柔情亲手缝制了件衣裳,送给了恋人。
接下来是别离的日子,看起来姑娘更爱着对方,来听听她的心声:
好长时间不见了,真是想看看你穿着我亲手缝制的衣服样子。想念你青色的衣襟,它牵动着我的心。就算我不能去见你,你怎么不捎个信儿给我呢?想念你青色的佩带,牵动着我的思绪。我不方便出去见你,你为何不快快出门来找我呢?我在心中呼唤着你,徘徊在城门楼上盼望你!一日不见,如隔三月啊!
这哪是送了件衣裳,简直是捧了一颗滚烫的心给对方。妥妥的现代版辛晓琪的歌《味道》:“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袜子”。看来古代开放起来一点也输给现代。
此诗中的审美意境,推向更广大的时空当中,一代枭雄曹操,在求贤名作《短歌行》当中,化用了《子衿》中的句子,他从内心里发出深切悠长的呼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是一个伟丈夫,对富于远大报国之志的一群大丈夫的呼唤。
2,蓝染讲述一位妻子“终朝采蓝,不盈一襜”的思念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出自《诗经·采蓝》,表达了此女子对丈夫的担心与思念之情。说先秦时的某个女子,在蓼蓝可以采收的秋季,穿着蓝衣蓝裙,去野地里采蓝,为她夫君染制衣裳。可是她花了一整天的时间,采的叶子却还不能装满围兜。
为什么呢?因为她心里记挂着外出狩猎的丈夫,已经过了事先约定的归期,说好五天归的,已经六天了,丈夫还没有回来。女子有些心不在焉,既激动于丈夫即将归来,又因他迟归而愁绪满怀。
因为蓝染,在田间劳作的间隙,年轻的男女互相爱慕,就采蓝草作为定情信物赠送对方,比起现代,还真是纯朴和甜蜜啊!
让我对江南水乡充满了幻想:青瓦白墙,小桥流水,青石板路,如果在雨巷逢着一个接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女子,或者在桥头看见乌篷船上撑着油纸扇的姑娘,那么她一定扎着马尾,一定穿着蓝印花布的衣裳。
3,蓝草的前世今生
那神秘的廖蓝草,其实农村长大的人都见过,水塘边、田野里都又它的身影。
廖蓝是蓝草家族一员,蓝草家族有四朵金花,马蓝、木蓝、蓼蓝和菘蓝。
丁立梅在《终朝采蓝》一文中写道:“植物唤蓝,真正迷死人。”
《中国诗词大会》有道题,“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中有几个颜色?答案是一个。因为诗中的“蓝”,不是指颜色,而是指蓝草。
蓝草的根和果实都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之药效,可用于防治流脑、流感及肝炎等传染疾病。中药板蓝根就是指菘蓝的根。
我们祖先最先发现,葛可以织布,用于避羞和避寒。是什么让我们先人发现蓝草可以染衣裳呢?是追求美的天性。
那或许是一个春末夏初的傍晚,云霞染红西天,一群身着罗裙的年轻男女来到淇水之畔。他们洁白裙摆偶然蹭到折断的蓝草,蓝草的汁液经过氧化,留下了清晰的蓝色印痕。
人们惊喜的发现印痕非常的明丽,于是争相效仿,蓝染的雏形出现了。
4,蓝染,到底有多美?
三千多年前的周朝,那时宫中便设有专职官吏“染人”,来管理染色工艺。
荀子就是看到劳动人民从蓝草中提取出更深的靛蓝,即靛青,大为惊讶和震撼,从而说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古法蓝染,一切皆取自一草一木间,无心之美,自然流淌。同一种植物,会因为水温、浓度、面料的不同,而变化出不同色彩。都说岁月无痕,但在一块蓝染布上,却能看见时间的颜色。
无心之美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自然所赋予的自由。
后记:脱胎于美国乡村音乐的蓝草音乐中的蓝草,是不是如上所说的蓝草?答案当然不是。它指一种盛产于美国肯塔基州的蓝色牧草,亦称六月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