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李斯胸怀动摇山河之志,腹藏经天纬地之才
公元前年,秦始皇嬴政平定齐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一统帝国。公元前年,李斯已是六十四岁的老翁。遥想三十四年前,他初到咸阳,在逆旅的屋顶上对自己郑重许下誓言:出仕不为丞相,此生虚度。
李斯如今,他兑现了自己的誓言,就在这一年,他终于抵达仕途之巅,成为大秦帝国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丞相,成为除嬴政之外帝国最有权势的人。虽然和前辈张仪、范睢及吕不韦一样出身平凡,但李斯的丞相之位,耗费时间之久远超前辈,其血腥程度也空前绝后。
李斯与荀子公元前年的一天,23岁的李斯突然辞去了楚国上蔡郡粮仓的文书公务员职务(虽然是个刀笔小吏,但也是古今老百姓都羡慕不已的公职),返回家里告诉妻子:“媳妇,我要追逐梦想,建功立业,成为名垂千古的大人物。你照顾好爹娘和两个孩子,等我,我一定会来接你的……”
稷下学宫中李斯与韩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斯抛妻弃子后第一站就是前往兰陵拜入当代儒家圣人——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一遇风云便化龙”,李斯在荀子的悉心教导下,其文章、经术、谋略、辩论,冠绝同门。李斯在荀子门下共学习11年,在后三年里他遇见了一生挚友也是一生之敌的韩非。
嬴政与李斯(时为郎,即宫中侍卫)公元前年,30岁的李斯辞别老师荀子前往咸阳,追逐“辅佐君王平天下”的丞相梦。在这一年里,他亲眼见证了13岁的嬴政继位为王,同为布衣的前辈吕不韦成为大秦相邦权倾朝野。
李斯与吕不韦家宰郑货满腹才学,自诩“论辩术纵横,不输苏秦张仪;论富国强兵,足比商君吴起”的李斯,在初来咸阳的几个月里,郁郁不得志,沦落到学着其他人抱着羊去丞相吕不韦府上讨饭吃(却被时任家宰的郑货为难)。后在王绾的介绍下,最终成为吕不韦的门客。
李斯救嫪毐李斯是立志成为大秦丞相的人,他不满足于同其他为吕不韦著书立说,他迫切地想建功立业。为此他做了件违背公俗良序的事情,将嫪毐献给吕不韦,为吕不韦解决了太后赵姬的麻烦。而后来为秦王夺取军政大权,他又献计秦王以嫪毐罪责牵一发而动全身,逼迫吕不韦让权。
担任长史嫪毐入宫之计和纵容嫪毐为祸秦国的计策,都是李斯幕后谋划。而因为嫪毐谋反被杀者不计其数,仅仅牵连流放者达四千户(时年大寒,路途中冻死死者无数)。这场血腥的兵变,成了是李斯升官路上的“丰功伟绩”。
韩非死于狱中公元前年,因为李斯的缘故被迫入秦的韩非(李斯常常在嬴政面前说韩非天纵奇才),自寻死路,最终死在李斯手里。这位先秦最后一位集大成者的英年早逝,是诸子百家的落幕,也是历史的悲剧。当然韩非的离世,也标志着李斯再无一合之敌。
李斯与吕不韦公元前年,出自原六国的儒生降臣集团谏言废郡县行分封制,惹恼了丞相李斯,李斯将自己与秦始皇设定的“郡县制”视为自己最大的功绩,足可以凭此流芳百世。废郡县行分封,是否定自己的丰功伟绩,是对大秦丞相的挑衅,故李斯上书《焚书令》,焚烧天下百姓所藏《诗》、《书》等(此次焚书虽烧毁书籍无数,但秦王宫都藏有备份)。
担任客卿公元前年,59岁的秦始皇薨逝于北巡途中,虽未明确指定继任者,但留有一份给长公子扶苏的诏书。然中车府令赵高,却以王侯之位诱使丞相李斯妥协(另一方面若扶苏继位为帝,大将军蒙恬必然会成为丞相,李斯大权旁落)。
担任廷尉两人与胡亥假造始皇遗诏(空白诏书及玉玺在赵高手中,李斯以始皇嬴政口吻书写了一份假诏)立胡亥为太子,并将给扶苏的诏书更换:“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李斯妻子由于李斯的妥协求荣、假传遗诏,公子扶苏自杀,而秦二世胡亥继位后的大清洗中,千古名将蒙恬及弟弟蒙毅、蒙氏全族,秦始皇嬴政的儿子及女儿(嬴政的十八个儿子,最后只留胡亥一人)等全部被赐死,其他牵连被诛者无数。
李斯的儿子李斯为了丞相的权柄,他不择手段击败的所有敌人,手上血债累累,却倒在他看不起的阉人赵高手中。公元前年,69岁的李斯被赵高诬陷谋反,“具五刑,腰斩于咸阳市,夷三族”(“具五刑”:先在脸上刺字,然后割鼻子,再砍掉左右脚,接着用鞭杖或竹板活活打死,把头割下来悬挂在木杆上示众,在大庭广众之下剁成肉酱。对于有诽谤辱骂行为者,还要先把舌头割掉。)。
秦始皇嬴政“天理昭昭”,担任大秦廷尉长达十多年的李斯(担任丞相仅仅五年),值此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因为一己之私罔顾律法,违背秦始皇嬴政的遗愿,亲手毁掉了始皇嬴政殚精竭虑治理的帝国,毁掉了四代为大秦披肝沥胆的蒙氏一族,也最终毁掉了自己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