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诸子百话荀子慎独不要欺骗自己
百家争鸣至今,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一直没有走出过那个时代圣人先贤们的思想边界,探寻思维方式的源头,听古圣先贤为你指点迷津,带你穿越回百家争鸣的思想盛世。
透过语词听思想,穿越古今看人生慎独:不要欺骗自己文
王永
今天我们来讲“慎独”这个词。
“慎独”这个词,古籍中都有提到。慎,就是慎重、谨慎;独,就是单独、独自。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格外谨慎小心。为什么?因为缺乏了外在的监督机制,我们就需要更大的信念和毅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慎独讲的,是个自律的问题。
一、慎独的内涵
“慎独”的第一重含义,是要求我们背地里不错坏事。
东汉的郑玄说:“慎其闲居之所为。”这就是君子的慎独。他说小人在隐身的情况下,就会“肆尽其情”,也就是完全放纵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不知节制。
东汉有一个叫做杨震的官员,曾经提拔过一个年轻人王密。王密做了县令之后,有一次私下里要送十斤金子给杨震。杨震百般推辞,王密跟他说:“反正又没人知道,您不用推辞!”杨震说:“怎么没有没有人知道,你知我知,天知神知!”王密听了后,感到很惭愧。
安徽有个干部落马后在忏悔书里说:“给我送钱、送购物卡的人,都是在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看起来很安全。实际上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独处时要管好自己的行为,才能不犯错误。”
实际上啊,一切自以为人不知鬼不觉的坏事,都是掩耳盗铃。比如你做了一件坏事,只有你自己知道,但你肯定整天害怕这件事会曝光,疑神疑鬼,哪怕别人只是随便聊聊你也会认为是在说你,惴惴不安,为什么呢?因为你欺骗不了你自己。所以,就算没有人知道,没有人惩罚,有些事延伸出的内疚和恐惧,对自己的伤害可能更大。
那么也许有的朋友会说:你说的是那些有良心爱面子的人,有些人背地里做了坏事却心安理得,这又怎么说呢?我说这样的人,他一定会因为一次次的侥幸过关而增大胆量,最终铸下大错,不得不接受公开的惩罚。
“慎独”的第二重含义,是要求我们诚实地面对自己,在独处时也能对自己严格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行为上,也体现在心灵上,都能够做到“内省不疚,无恶于志”。也就是我们在反省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时,能够不感到内疚,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想法。君子和普通人的差别也就在这里了。
二、如何做到慎独
“慎独”是我们面向内心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做到呢?《中庸》中有这样两句话:“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我们分开来看:
首先,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戒,就是警戒;慎,就是慎重;其,就是君子自己,睹;就是看到,闻,就是听到。警戒你所看不到的、听不到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人活在世间,有两双眼睛其实是瞒不过的,一双是天眼,一双是心眼。也有两对耳朵是捂不住的,就是天聪和心聪。
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老天”几乎是一种宗教般的存在,他未必是什么神秘力量,或许就是代表了一种向善的人生规律或者社会准则,这种准则时刻监视着我们、监听着我们,你看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时时刻刻白癜风能治好么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