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走近第高师生专刊四天北校区教师刘

发布时间:2022/5/13 14:05:56   点击数:

追求更好的自己

虽然我已从教三十余年,但教龄不等于经验,再加上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总觉得实用的教学经验越来越少。越是潜心学习教学理论,越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今天,我就“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和“师徒结对”两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刘丽萍:天北校区语文教研组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一、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什么是课改?我最喜欢的一句是:省时高效就是课改。什么是高效课堂?最通俗易懂的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大家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为什么我们满腔热情地上课,学生却不感兴趣?为什么我们讲了“一百遍”的知识学生依然不能掌握?这固然可以找到多种原因,但我觉得重要的恐怕是我们忽视了所教的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教什么?

有时,我们发现,课本内容多而杂,我们不“满堂灌”就讲不完;有时,我们认为,每个知识点都很重要,我们不一一讲到就不放心。我们总是恨不得把自己所懂得的知识全部灌给学生。然而,讲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教学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应该只是讲完课程。就语文来说,新学一篇课文,要讲的知识很多,字音字形、作家作品、段意中心、语言写法、朗读默写等等,怎么办?备课时首先了解整本教材的内容,教材编排的特点,章节之间的联系,弄清楚每个知识点,列出所讲内容的提纲,不能多多益善;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然后,可以根据《教学标准》《中国高考评价标准》,对知识分类、取舍: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了解知道的;哪些是课下自学的,哪些是课堂讲解的;哪些是一讲就会的,哪些是重点分析的,哪些是暂时不讲的,哪些是现在必讲的。这样合理分配好时间,就可以在每节课突出一两个教学的重点,正像曾国藩所提倡的读书法:学习如同挖井,与其挖十口井都浅尝辄止,挖不出水来,还不如只挖一口井,一挖到底。

用什么方法教?

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启发诱导,妙语如珠;有的教师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有的教师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讲解很少;有的教师讲了一百遍,学生还不会。到底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教学方法,答案会很多。但我倾向叶圣陶的说法,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谁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通俗化,谁就是教育家。

在教学中,我们怎么做到简单化、通俗化呢?简明的教学目标。一节课就40分钟,我们既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也不能“西瓜芝麻一起捡”。我每节课都目标简明,师生课堂上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简化的教学过程:我们要试图让每节课都是一个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环节简单的学习、思考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统筹兼顾。记得在小学课本中曾学过华罗庚的一篇文章《统筹方法》,讲的是沏茶,如果当时的情况是:没有开水,开水壶、茶壶、茶杯都要洗,还要准备茶叶,应该怎么安排?

办法甲: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办法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办法丙: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三种办法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点:合理安排工序,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抓主要环节,才能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能在课下做的事情就不要放在课堂上,学生能独立完成的老师就不要花费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这样可以使课堂重点突出,内容相对完整。如果有的老师总是不放心,不舍得割爱,你可以用检测、抽查的方法。比如,课文很长,生字很多,读不通顺,文化文学常识积累,古诗文简单重难点字词翻译等,都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早读或作业的形式完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检测引导,以减少课堂的压力,事半功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重视学生实践。随着课改的深入,对学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学会运用知识。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实践能力。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苏轼也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都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会骑自行车的老师学车时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别人给我们讲了注意事项后,给我们扶着车,我们慢慢骑,然后学会了;二是几个学车的人在一起,互相学习,试着骑,也学会了;三是没人帮助,自己看着别人骑之后,自己就开始骑了,多练几遍、多摔些跟头,也学会了骑车。从这几种学骑车的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都离不开实践。如果只知道操作理论,不亲自去骑车,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学生的自学、互学和实践,否则一节课下来,你滔滔不绝,累得不行,还是“你讲了一百遍,他还不会”,或者“一讲就会,一做就废”,事倍功半。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知识结构和授课内容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使人继其志的教学艺术和能力。知识经验丰富者更要注意,我们真正要教会学生的应该是学习的能力。只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相互合作探究,他们的热情才是扑不灭的火焰,他们的智慧才是流不尽的涌泉。

达到什么效果?

刚才,我们说了高效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怎么样才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呢?课堂练习或课堂检测。通过练习或检测,才能了解学生懂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知识,培养了多少能力,也就是你这节课的授课效果。有一次我在讲实用文体写作,学习书信的写法,我想这个知识点很简单,都是高中生了,应该没问题,我就简单的介绍了写作格式,强调了重点,没有让学生对格式练习、展示,结果在考试作文时,很多同学依然不知道格式,没有称呼、问候语,甚至把落款中的姓名和时间都上下颠倒了。所以讲课中一定要记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千遍不如做一遍。每节课都要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动脑动手,可以边讲边练,也可以讲完再练。总之,要抓住一切可以动手练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记住知识、学会运用知识,也才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

荀子曾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再加一句,吾尝终日而讲矣,不如学生须臾之所练也。

二、如何做实师徒结对

作为一个有三十多年教龄的教师,的确积累了一些教学的经验,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我这点有限的经验有些已经不太适应新的课堂教学。并且作为教研组长,还要听评其他老师的课,这也倒逼着我去学习新的教改内容,改变旧的教学理念,总结新的教学方法,争取不落伍、不掉队。怎样做好师徒结对呢?

1.要有一个良好的团队。这是共同提高的基础。无论是师傅还是徒弟,都要有积极向上、追求更高更强的的精神。

2.徒弟要有谦虚谨慎、好学好问的习惯。不要害怕问,因为每一个师傅都会不遗余力帮助你、指导你,给你解答的。要抓住每一个问题,每分钟时间。

3.师傅积极帮助徒弟解答问题,这不仅仅是在帮助徒弟,也是在提高自己。我有时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遇到不会或拿不准的问题时,我会翻阅资料,这样也就提高了自己;另外,在听别的老师的课时,我也学习了他们的优点,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的新颖想法。或许我有些好为人师,听完课我会直接说出我的感受。因为在我刚入职时,我遇到了很多好老师。在我上公开课时,他们给了我经验的指导,在我参加书法比赛时,他们督促我练习,在听完我的课时,他们给我中肯的意见,这些都是我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让我少走了很多的弯路,至今我还心怀感激。如今我也想像他们那样,给我身边的老师、同事一些帮助。我始终欢迎语文组所有老师听我的课,我的课堂是开放的。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的岁月就在备课的思考中、讲课的声音中,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上,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声中滑过。回顾这些年的耕耘之路,有苦有乐,有欢笑也有烦恼。但为了学生,我们还是在这三尺讲台、一方黑板上绘制着动人的五线谱,为学生弹奏着美妙悦耳、经久不息的音乐!我为我们老师而感动。

以上只是我个人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比起很多老师,我还差得很远,见解粗浅,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编辑:冉瑞芳审核:稂亚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68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