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价格 >> Day5丨中教荀子四星级
哈喽,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荀子,也是很重要的哦,加油~
自己在脑海里先回答
荀子是谁
教育实践(了解)
教育作用
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学习方法
教师观
答案出来了吗?会了吗?快对答案吧!
荀子★★★★
1.介绍:名况,字卿,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的思想主要收录在《荀子》一书中
2.教育实践:编订“六经”并进行继承和改造,重视传授儒家经典
3.教育作用
(1)对于个人:性恶论,化性起伪,即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恶性,化恶为善,成为高尚的人。
(2)对于社会: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促使国家国富民强。
4.教育目标:培养“大儒”
(1)“大儒”的含义:教育应培养具有儒家学者身份且长于治国理政的各级官僚。
(2)层次:俗儒、雅儒、大儒
(3)评价:相比较孔孟的教育目的,荀子的教育目的有一些新特点。①“贤贤”的选才、育才标准,主张依靠个人的才德争得社会地位;②要求人才精于道,即礼义。
5.教育内容:“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以《礼》为重点
6.学习方法:“闻见、知、行”相结合,即“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1)闻见:这是学习的起点、基础知识的来源。
(2)知:学习并善于运用思维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够自如地面对事物的变化。
(3)行:是知识的实践,是学习中的最高阶段。
7.教师观★★★★★
(1)作用:荀子最为提倡尊师,教师是治国之本,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
(2)地位:教师提高到与天地、组织并列的地位
(3)师生关系:片面强调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4)对教师的要求:①有尊严和威信②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③能循序渐进,诵说不凌不乱④见解精深且表述合理
(5)评价:明确了教师的地位,对中国封建社会“尊师重道”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但片面强调学生无条件服从,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以上知识点参考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思考题:
(1)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体现教师和学生怎样的关系?
(2)荀子的教师观和韩愈的教师观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