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价格 >> 慧创作荀子middot劝学告诉我
《荀子·劝学》告诉我们什么?
作者:陆爱斌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一位儒学大师,他兼取儒、道、墨、法等诸子的思想,成为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荀子的思想突出表现在“隆礼重法”、“性恶说”、“王霸并重”、“知行合一”等。同时,培养了两位影响中国历史的学生,即秦朝宰相李斯和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荀子》一书就是记录荀子思想的一部著作,大部分文章为荀子所著,也有一部分为其门人所著。《荀子》因其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之一。经常阅读《荀子·劝学》篇,每每都有不一样的感触。《劝学》篇是《荀子》的首章首篇,文中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方法、态度、作用等,对现下我们如何学习仍具有借鉴意义。《荀子·劝学》论述条理清晰、语言精练、比喻恰当、句法骈俪、警句连篇。阅读此文朗朗上口,百读不厌,有一种美的享受。
《劝学》关于学习的目标。强调要把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作为学习的目标,特别是加强“礼”的学习和实践,把礼作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礼是人道的最高标准。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我们的学习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要一代胜过一代,无论是学术还是德行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要通过学习加强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遵纪守法,恪守世俗,不能为所欲为。
《劝学》关于学习的意义。荀子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理念,认为人生下来都是差不多的,文中说:“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说到底就是教育的不同。同时,还在于“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读书的意义在于首先要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读书人,其次,要成为圣人。当然,能成为圣人的,是极个别的,但力求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读书人还是可能的。
《劝学》关于学习的态度。强调要循序渐进,用心专一。文中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契而舍之,朽木不折。”说明我们的学习要积少成多,用心专一,就会成功。要“学不可以已”,要“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学习不可以停止,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就会深入下去,活到老,学到老,直至死才停止。
《劝学》关于学习的过程。从《诗》、《书》开始到《礼》才结束。《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是中和之音,《礼》是法律的规范,条例的纲领。所以,学到礼才是道德的顶点。这和学习的目标是一致的,最终还是归结到“礼”上来。
《劝学》关于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首先要选择好的学习条件,其次要结交贤士。学习是进入耳里,记在心中,灌注到全身,表现在行动上,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合符礼仪;同时,学习一定要达到完全理解,反复诵读以求贯通,用心理解以求理解,内心自定,应物自如,德行完美。《劝学》关于学习的环境。要善于借势借力,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荀子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又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就是说明环境的重要性。一个人只有接近贤士、接近有正能量的人,才能及时受到教育和指点,才有“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感悟。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可以改变我们的不良习惯,修养我们的德行,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习是崇尚礼仪而不是取悦别人。荀子在余年前,就谆谆教导我们要不断学习,并将学习的方法、意义、途径等都列举出来,还有“学以致用”,确实是用心良苦。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