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诗经里的一段话,短短37字,却包含一

发布时间:2024/5/8 11:00:38   点击数: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https://m.39.net/pf/a_4323076.html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就有很多行文朴素的诗歌,人们将其整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然后就汇集成了《诗经》。虽然这部伟大著作的很多作者都无从考察,但其中却蕴含了深刻思想和巨大智慧,也让后世读者无比赞赏,所以才能传世久远。

《诗经》中也有很多成语,比如不稼不穑,指不参加劳动生产;兢兢业业,指工作时踏实认真。再如,不可救药,比喻无法挽回的局面;丹凤朝阳,指贤才遇到明主,等等。

读者在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时,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很大收获。下面介绍《诗经》里的一段话,短短37字,却包含一个成语,更指点人生。

鹤鸣

先秦:佚名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段短文的大意是:白鹤在深泽鸣叫,鸣声响亮、直上云天。鱼儿游到浅滩,时而也潜游在深渊。可爱的园林里种着高大的紫檀,树下还长着楷树。其他山上的石块,也可以用来磨玉石。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博采众长,方可立于不败之地。与朋友相互切磋,不仅可以查漏补缺,还能避免重蹈覆辙。虽然说生活中经常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可是在经验缺乏的情况下,失败的风险就非常大。如果可以找到捷径、又能避免犯错误,为人处世的效率将会增加很多。

古人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加以合理利用,是共同发展的主旋律。“它山之石”,既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提供借鉴的外力,也反映出古代文化的独特智慧。

汉高祖刘邦并没有经世之才,若论运筹帷幄,他不如张良;若论带兵打仗,他比不上韩信。若论管理才干,他又不如萧何。但正是因为刘邦善于驾驭人才,并学会用他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才最终一统天下。

三国时刘备的文オ不如诸葛亮,武功更不如关张和赵云,但他善于协调,可以吸引优秀人オ为他所用。多一样才华,就等于锦上添花。

一个人的价值判断、社会历练、人生经验等方面,经常有不足之处,只有借用别人智慧,才能让思考更加周全。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荀子也曾告诫后人,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借用别人的智慧,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发现别人的才能,为我所用,就等于汲取了智慧的营养,比获得金钱更为划算。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经验、眼光和能力等都非常有限,只有积极引进外援,并善于借鉴别人的长处,才能化解一些自身缺点无法弥补的问题。人生苦短,却经常遇到迷津,多学习古人智慧,也会少走很多弯路。

他山之石,就是指那些可以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可以攻玉,就是比喻借助外势力,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并修正错误、改进效率。为了积极落实,得到切实的成效,大家必须自觉地看见自己的缺点,同时发现对方的长处,然后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而不可心胸狭窄、巧言乱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90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