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价格 >> 非相经典名言10句,形相虽恶而心术善
《非相》,出自《荀子》,旨在阐述荀子「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的观点主张。
在《非相》一文里,荀子对相术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相术实无可取之处,人们应以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荀子还反对世人「舍后王而道上古」的做法,提倡「法后王」。
本文选取《非相》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通过观看人的相貌,来推断人的吉凶祸福;
古人就没有这种事,学者也不谈论这种事。
点评:荀子反对以貌取人,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研究他的思想,辨别他的行为。
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相貌远比不上思想,
思想远比不上行为。
行为正确,思想行为就会顺从。
相貌虽丑,但思想行为美好,不妨碍他成为君子;
相貌虽好,但思想行为恶劣,不妨碍他成为小人。
点评:荀子认为相貌远比不上思想行为,君子和小人也不是用相貌来区分的。
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
高矮、大小、相貌的美丑,
和吉凶祸福没有一点关系。
点评:在荀子看来,身材是否高大、相貌是否丑恶,和吉凶祸福一点关系都没有。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古代的夏桀、商纣长得高大英俊,
他们都是天下相貌非常出众的人。
身体强壮有力,足以抵挡上百人。
然而身死国灭,却被天下人耻笑。
后人讲到恶人,就拿他们做例子。
点评:夏桀、商纣不仅美颜姿,而且还能言善辩。但却因刚愎自用、独断专行,落得国灭身死的下场。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
人之所以被称为人,是因为什么呢?
答案是:因为他有判别事物的能力。
点评:在荀子看来,人有判别事物的能力,而动物虽有父子之实,但却无父子之情。
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
判别比不上等级名分,
等级名分比不上礼仪,
礼仪不会上圣王。
点评:荀子认为礼仪最重要,虽说礼仪比不上圣王,但是圣王有上百个,遵循谁呢?所以,要「隆礼」。
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
想要看圣王的事迹,
其中最显著的人物,
就是后王了。
点评:在荀子看来,古代圣王们的事迹,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湮灭、失传了。所以,要「法后王」。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
由近处知道远处,
由一端知道万端,
由隐微知道显明。
点评:荀子认为舍弃后王而去探究古代帝王。这样的做法,是本末倒置。
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度也。
以今人推断古人,
以今情推断古情,
以现在的某类事物推断古代的同类事物,
以流传天下的言论推断古人的事业功绩,
以客观事物的规律推断万事万物的道理,
古代和现在都是相通的。
点评:在荀子看来,只要是同类且不相违背。即使时间再久,它们的根本道理是一样的。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把善言赠送别人,这比金石、珠玉还贵重;
以善言勉励别人,比礼服上的花纹还美丽;
把善言讲给人听,比钟鼓琴瑟还悦耳动听。
点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赠人善言,双方都会得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