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拾太经前道1

发布时间:2024/8/28 12:37:26   点击数: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9634864397296457&wfr=spider&for=pc
圣[人]举事也,阖(合)于天地,顺于民,羊(祥)于鬼神,使民同利,万夫赖之,所胃(谓)义也。身载于前,主上用之,长利国家社稷,世利万夫百生(姓)。天下名轩,执[国]士于是虚。壹言而néng利之者,士也。壹言而néng利国者,国士也。是故君子卑身以从道,知(智)以辩之,强以行之,责道以并世,柔身以寺(待)之时。王公若知之,国家之幸也。国大人众,强国也。圣人行事,必权衡利弊,能符合天地刑德之道,顺应民心,不失先祖遗志,让百姓因他而获益,使万夫得益于他,这便是所谓的“义”,即自身价值的实现。躬身肩负引领的责任,展现自己的品德和才能,才能被君主所认可,长久的利益国家社稷,让当世百姓获益。名扬天下,作为“国士”执掌国家行于正确的道路上。一句话能使人受益的,可以称作“士”。一句话能使国家受益的,可称作“国士”。因此,君子都是谦卑己身而践行于天道,能智慧是源于不断的思辨,能强大是因为在实践中磨砺,立身以践行“道”为己任,却能以温和的态度等待时机的到来。这样的君子如果能够被明君所赏识,那么就是国家之大幸了。如果这个国家土地幅员辽阔,加之人口众多,应该就是一个强国。大家好,上一次我们聊了《黄帝四经·拾太经》中的《本伐》章,学习到了“方行不流”的智慧。值得庆幸的是这个智慧并没有因为《黄帝四经》在历史上的逸失而消失,他仍然活在中国人的血液里。今天开始和大家聊新的一章,《前道》章,这是《拾太经》中的第十二章。我猜小伙伴们对这个名字应该都不是很熟悉,应该可以用不明就里来形容吧。“前”,《广韵》:“先也”。在《仪礼·特牲》中有“祝前主人降”。注曰:前犹导也。“前”还有一个异体字“歬”,《说文》:“不行而进谓之歬,从止在舟上”。我们用一个比喻吧,国家好像一艘船,船有大小,国家也是一样。开船就像开飞机、开汽车一样,也是要考取执照的。就好比某国选了一个演过总统的演员做国家元首,就把国家带的是进退失据,左右为难。所以,历史上对国家领导人的选择和培养是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这也就是《黄帝四经》产生的根源所在。《黄帝四经》和《老子》就是领导人的培训教材,是治国之书,也是哲学。一艘大船不是船长一个人能开得了的,还得有大副、二副等等辅助人员的配合。本篇《前道》论述的就是如何选拔任用贤能,以辅助君王开动国家这艘大船。“前”在这里有掌握先进思想,带有先导的意思。“圣人举事也,合于天地,顺于民,祥于鬼神,使民同利,万夫赖之,所谓义也”。圣人一般就是指德高望重,有大智慧,甚至达到人类最高境界,也就是人们心中所谓完美的人。“举事”,不是要搞事,这个词有多个意涵,这里主要是处理事务,能合于天地之道,也就是合于“道”,后面“顺于民”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合于“道”。因为人心就是道德、就是舆论,也就是人之“道”。“祥”字表示吉祥的预兆,不要一看见鬼神就以为是迷信和某种巫术崇拜,道家是不讲那些神话传说的,这里的“鬼”就是指死去的先祖。“神”指的是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治理理念。比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指导思想;和平发展、绿水青山、共同富裕就是治理理念。所以之前《黄帝四经》为什么不被重视,就是解读不到位造成的。一个非常好的思想被“鬼神”所埋没了。例如下一句“使民同利”也被误解了,这里不是指与民同利,也不是指同工同酬,而是说让大家都因为圣人的举事而因此获益,和后面一句“万夫赖之”的意思差不多,万夫有赖于他,“赖”字当然也有信赖的意思在里面。“义”字过去写做“義”,会意字,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即献祭用的供品。本义是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也就是说:圣人被启用,让他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让事情的发展合于“道”,让国家的发展顺于民心,能实现先贤未尽的事业,让百姓因为他而共同获益,大家都有赖于他,也信赖他,这便是正义的合理的,人们乐见的。“身载于前,主上用之,长利国家社稷,世利万夫百姓”。“身”在这里有躬身和担任的意思,和这里的“载”的意思相近,“载”是承担和负载的意思,《韩非子》里有“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前”字咱们讲过了,有先进思想和引导、先导的意思。就好比是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却心怀天下,茅庐之内便已指出“三分天下”的战略格局。“主上用之”就是为主上所用,纵向看,将长久地利益国家社稷;横向看,能造福当代百姓。“天下名轩,执国士于是虚”。“轩”字的本义是指古代供大夫以上人员乘坐的车,车辕向上弯曲,车前顶较高且有帷幕,帷幕遮挡两边和后面,只留前面是敞开的。高昂的车引申为扬起、高大、高昂、宽畅的意思。所以,“天下名轩”就是扬名天下的意思。“执”,执政;“国士”,后文解释“壹言而利国者”;“是”,正确、遵从,以为法则。《荀子》中有:“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虚”在这里代表“道”。在后文《道原》中“一者,其号也;虚,其舍也”。所以,整个这一句连起来解读就是:名扬天下,以一言能利国的国士的身份执政,让国家遵循正道运行。最后,我们前后完整地连起来完整解读一下:圣人治国,能合于天道,顺应民心,完成先王遗志,让百姓得益于他,并信赖他,他也因此实现了自身价值。圣人肩负引领的责任,能被君主认同,长久的利益国家社稷,当世百族获益。名扬天下,以一言能利国的国士的身份执政,让国家遵循正道运行。浔阳野老翻译撰写,版权所有,禁止非研究用拷贝,如需引用转载必须标注来源。更多《黄帝四经》及《老子》解读请在往期中查找。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拾太经·本伐》诸库藏兵之国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拾太经·本伐》义者,众之所死也老子让你放下,“持而盈之,不若其已”逐字逐句解读《老子》——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93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