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价格 >> 孔子不是你想的那样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儒家
你可能听说过孔子,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被尊称为圣人。你可能也看过他的形象,一位身材瘦弱、面容慈祥、腰间挂着拐杖的老者,他的一生都在教导人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礼貌、有修养的人。但你知道吗?这些都是后人对孔子的误解和美化,真正的孔子可不是你想的那样!
孔子其实是一个身高近两米、力大无穷、武艺高超、剑法一流的大汉,他的面容也很特别,像是一张驱鬼的面具,让人望而生畏。他的一生都在周游列国,劝说君王遵守仁爱之道,他身后跟着72位贤徒和多个忠实的弟子,他们的实力和声望,足以让任何一个诸侯国都忌惮三分。如果把他放在民国时期,他绝对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地方军阀。所以,儒家真的是坐而论道吗?或许真正了解孔子之后,我们就能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大家好,我是王阳心,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圣人孔夫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奥秘,让我们一起来揭开他的神秘面纱吧。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以德报怨,这句话经常被后人所诟病,为什么别人欺负我,我还要给别人送钱呢?但实际上,这句话的完整版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就是说,对于那些欺负你的人,你要用正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而不是用暴力去报复。另外,孔子还说过,如果你有一个仇人,那就要卧草而睡,枕盾而眠,如果某天无意之间碰上这个仇人,不用回家找兵刃,直接就在大街上和他徒手搏命。所以,真正的儒家不是一味求和,而是有降服他人的能力,却偏偏非要求和。
你可能不知道,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门楣上,雕刻着三位历史人物的圣像,代表着三位影响世界的人,从左到右分别是孔子、摩西和梭伦,他们分别代表着凯撒的旨意、神的启示和人类心中的善念。儒家思想确实存在很多弊端,但封建统治者或者说是儒家承袭者所倡导的儒家思想,绝对不是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贵族出身,他的父亲叫做叔梁纥,被人称为是鲁国三虎将之一,曾经带兵打仗时,徒手举起过一个城池的大门。孔夫子也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基因,身高近两米,武艺高强,剑法极高,另外还精通射箭和驾车。除具威武的身材之外,孔子的相貌也非常奇特,在《荀子非相》中记载,仲尼之状,面如蒙俱,这个蒙俱是一种专门驱鬼的面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近两米的个头,腰间别着长剑,脚下踩着战车,还长着一副连鬼都惧怕的样貌,这样的人,你敢惹吗?
另外,在《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中还记载,孔子之境,举国门之关,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过于孟贲,就是说孔子的力气非常大,可以举起一个城池的门栓,其中这个孟贲是周朝的勇士,曾经徒手拉开了两头缠斗在一起的牛。看到这里,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儒家和墨家能够成为当时的两大显学,因为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只有孔子和墨子这两个人说话,别人才有可能听得进去。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因为母亲是小妾,所以在父亲死后,他和母亲直接就被正妻赶出了家门,母子俩相依为命,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在他那个时代,周王朝已经衰败,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连年征战,社会阶层固化,矛盾频发,虽然百姓苦不堪言,但贵族却生活优渥,整个社会以财富和地位衡量一个人的品行,完全失去了仁义道德。于是,深受其害的孔子就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人生格言,从而得出了一个叫做仁爱的观点。在一个缺乏道德仁义的时代,突然出现了一个倡导仁爱,并且又身体力行的人,所以孔子很快就吸引了一众追随者,并在三十而立之年开始授徒讲学,想着打破贵族对于教育的垄断,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接受到知识。这样的举动,也直接得罪了鲁国贵族的利益,无奈之下,孔子只能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并先后拜访了老子、苌弘等人,改进自己的学派。
剩余62%未读最低0.97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