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人的本性是先天的,此生无法自己选择。但后天学习、教育、环境、风俗等直接影响成长。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影响成长的例子以孟母三迁最为著名,为后人励志的榜样。在后天的塑造中,荀子强调人有老师的重要性。在老师的法度规范之下,会不断地积成良好的习惯。没有老师,尽管某些行为与公序良知相应,其路径和方向也值得商榷。没有老师,虽知、虽勇、虽能、虽察、虽辩,一定会走入邪路。
老师对于佛弟子信佛、学佛至关重要。学佛没有老师非狂即颠,难与为言。不同的学龄有不同的老师。尽管博士后,小学的老师也是老师。韩愈老师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民国时刘师培与黄侃时名相近,但小两岁的黄侃却依然带着束修到刘师培家,严肃认真地拜刘为师。人问其故,黄侃说,《三礼》是刘老师家学,非如此不能传习之。诚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佛教中,印宗、道明列六祖门庭也是这个道理。也是由于老师的原故转变着志意和品质。旬子在这里性与情来表示先天的本性与后天的习性。先天的本性是我们这一段生命不能选择,但是在轮回系统里也是可以选择的,只是我们的知识不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