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圣已无圣人

发布时间:2020/8/21 11:01:16   点击数:

“圣”作为“聖”的简化字,是我认为最不合理的十大简化字之一。

什么理由?

其一,“圣”字上“又”下“土”,“又”在造字系统中一直作“右手”使用,难道手刨土就是“圣”?

其二,“圣”字从甲骨文至楷书,一直存在三千年。何意呢?《说文》:“圣,汝、颍之间谓致力于地曰圣。从又、土。”就是说,从事田间劳动、用手刨土,这就叫圣。当然,这可能个方言字,但造得相当合理,而“其义不见经典”。

其三,“神圣”“圣人”的“圣”,繁体为“聖”。《说文》:“聖,通也。从耳、呈声。”形声字,本来是左“耳”右“呈”,但书家书写时,喜欢将“壬”置于整个字的下方。本义是“通”,即听到声音就知道什么情况。这种能力,不管在原始猎狩时代,还是在人权统治年代,都是一种超人的智慧。古语云:才过千人曰俊,才超万人曰杰,倍杰曰圣。庄子《逍遥游》有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都可看出“圣”是最高级别的。后世再加上一些品德要求,将人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称为“圣人”。比如至圣孔子、医圣张仲景、诗圣杜甫等。

汉字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创造有法、演化有序,相当稳定,唯如此才能保证文明的有效传承。即使贵为天子,也不敢随便造字,否则也只能留下历史笑柄而已。比如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称帝后改国号为周,表面看强势威赫,但内心还是缺乏自信的。比如执政十五年,神叨叨用了十二个年号,什么天授、如意、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等一大堆,那如后人一个“康熙”用了六十一年。又改了十八个汉字,其中年改元“证圣”,特意自制“证圣”二字颁行,具体写法为:证由“永、主、久、王”四字合成,圣由“长、正、主”三字合成(见上图附文),寓意为老天爷请她永当国王。但如此美好的寓意年号,仅使用一年,又改了。最后,随着她的退位,这些文字也被后人忘得一干二净。

其实,在古代,能被称“圣”的人,或出于强权威吓,如称皇帝为“圣上”,或出于后人的景仰,并非这些人本身有何超乎神奇之力,且随时代更迭改口。比如孔子,有时称至圣先师,有时称为孔夫子,有时称为孔老二。而今天,信息网络发展,某人的能耐品行如何,难以造假服众,也就难以形成大家心目中的“圣人”形象。比如近日网传研究癌症的六年级小学生、日均写诗首的16岁少女,马上被人戳穿真相,连“神童”都够不上。而原来的不少“圣人”,也逐渐被大众请下神坛。但无论如何,今日以手刨土为“圣”,好似要抬高劳苦大众的历史地位,也不妥。总之一句话,当今社会,“已无圣人”。

.7.16

吴承林

无用即大用,有心可开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142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