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第六章第一节韩飞

发布时间:2020/9/4 14:44:32   点击数: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

刘志轩著

第一卷人之性恶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

第六章(第一节)韩飞幽兰共采蘑菇,李斯陈器拜师荀子

幽兰出门,荀夫人叫住:“兰儿,你那儿去?”

幽兰:“我到树林里去!”

荀夫人:“自从来到这个稷下学宫,你都快玩疯了!”

幽兰:“娘!我与韩非哥哥一起采蘑菇,回来你给我们炖蘑菇吃。”

荀夫人看了看女儿,母女二人会心地一笑。荀夫人:“去吧!不要误了吃饭。”

幽兰:“哎!”

韩非首先进到树林来,左看右看,不见幽兰,不知道幽兰为何还不到来,心中有一种难耐的踟蹰。

幽兰躲在树后,望韩非的样子吃吃笑。

韩非听到声音,循声寻找。幽兰故意躲藏。

韩非仍然寻不见幽兰,心中茫然。

幽兰突然出现在韩非背后,大喊一声:“我在这里!”

韩非吃了一惊:“啊呀!……你才来到?”

幽兰:“我早就看见你了!走,采蘑菇去。”

幽兰和韩非在树林的草地上捡蘑菇。

幽兰:“我母亲在我们家乡邯郸,经常带我到郊外采蘑菇。你看,这样的蘑菇有毒,不能吃。像这样的才好吃。”

韩非捡了一株:“幽兰!你看,这个能吃吗?”

幽兰:“哎呀!你这个傻公子。文章写得那么好,学采蘑菇怎么这样笨?那个吃了要毒死人的。”她发现远处的一株蘑菇,“哎,那里有一个!”忙跑过去采。突然,一条蛇从草丛中爬出来。“哎呀!蛇!”吓得她急忙跑到韩非的身后。

韩非不慌不忙,捡了一条树枝,把蛇挑了起来。在幽兰面前晃:“幽兰!你看!”

幽兰吓得跑开;“你,你放下它!”

韩非追逐幽兰:“你看,挺好玩儿的。”

幽兰惧怕地:“你放下!”

韩非:“你……怕它?”

幽兰:“你放下!”

韩非故意地:“你……你看看,看它身上的花纹长得多好看?”

幽兰:“我不看,你快放下!”

韩非反而用手把住蛇的身子,拿到幽兰的眼前:“给……给你!”

幽兰害怕地:“哎呀!吓死人啦!你快放下!不放下我走了。”

韩非把蛇扔到远处:“没了!”

幽兰下意识的躲藏到韩非怀中:“你坏!吓死人了。”

韩非抱住幽兰安慰地:“别怕,别怕!”

幽兰:“我最害怕蛇了。我和我爹在你们韩国虎牢关被劫持的时候,关在一个小黑屋里,有一条蛇从房梁上掉下来,把我吓死啦!”

韩非:“如今还怕吗?”

“啊!……”幽兰忽然觉察到自己有些失态,忙害羞地从韩非的怀中挣脱,躲开韩非的目光。

韩非追了过去,幽兰回头羞涩地向韩非微微一笑。

夕阳照耀着湖水,柳丝。幽兰与韩非并肩坐在岸边。

韩非:“天晚了,该回家了。”

幽兰:“再坐一会儿么!”

韩非:“老师与师母该找你了。”

幽兰:“不要紧的,我母亲高兴我和你在一起。”

月亮升起来,幽兰依在韩非的身边,温馨地指着天空:“非哥!你看,这漫天的星星,多漂亮!那是北斗星吧?”

韩非:“是北斗。”

幽兰:“那长长的一片像云彩的,是什么?”

韩非:“是银河。”

幽兰:“好大的银河呀!要是落在地上,该有多宽呀?”

韩非:“宽得没有办法丈量。”

幽兰:“我娘说,银河两边有牛郎星和织女星,他们两个相爱,一年才能见上一面,是吗?”

韩非:“那是人们编的故事。”

幽兰:“这故事编得好呀!”

韩非:“你知道吗?”

幽兰:“当然知道。一个放牛郎,从小没有了爹娘,每天和一头老牛做伴。老牛帮助他娶了天上的织女星做妻子,生下一儿一女。天上的玉皇大帝生气了,就派人把织女抓走。牛郎那个伤心呀!他忽然想起老牛的话,急忙披上老牛留下的牛皮,担上两个孩子,到天上去追赶织女。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划了一条银河,把牛郎和织女永远隔在了银河的两边。只许他们在每年的七月七日见一次面。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喜鹊都要飞到天上去,在银河给牛郎和织女搭桥,让他们相会。你看这个故事多美!”

韩非:“是。”

幽兰:“不过,两个相爱的人,一年才见一次面,也太少了。”

韩非笑了:“那你再编一个更可心的。”

幽兰:“我没有那么大本事,你的文章写得好,你编吧!”

韩非:“好,你等着,我给你编一个好的。”

“行,我等着。”幽兰忽然一阵心酸地:“非哥!你知道吗?我和牛郎一样的可怜。”

韩非不解地:“你?……”

幽兰:“我从小也没有爹娘……”

“啊?”韩非惊疑地:“你不是有老师和师母吗?”

幽兰亲昵地:“我告诉你个秘密,不许你告诉任何人。”

韩非:“好!”

幽兰:“我不是我爹娘的亲女儿。”

韩非吃惊:“是吗?”

幽兰:“真的!”

韩非:“那你……”

幽兰:“我是他们收养的。”

韩非:“真的?”

幽兰:“我骗你做什么?”

韩非:“你的父母呢?”

幽兰:“都死了。”

韩非:“啊……”

幽兰:“我亲爹娘和我现在的爹娘在邯郸是邻居。我六岁那年,秦国攻打赵国的阏与。我父亲去阏与和秦兵打仗,让秦兵杀死了。我母亲在家有病,也死了。就剩下我一个孤儿。正好,我现在的爹从外面回来,他和娘两个一商量,就把我接到他们家里,把我认作了义女。什么义女呀,他们只有儿子,没有女儿,就把我当自己的亲生女儿了。”

韩非感叹地:“啊!……”

夜幕降临。

荀夫人在房中焦急地念叨:“这个兰儿,天都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来?”

踏着夜雾,韩非送幽兰回到门前,幽兰微笑与韩非告别。

幽兰高兴地进门:“娘!看我采了多少蘑菇?”

荀夫人嗔道:“兰儿!你怎这么晚才回来?”

幽兰:“我和韩非哥哥在湖边玩了。”

荀夫人:“以后不许回家太晚。”

幽兰撒娇地偎依着母亲:“娘!……”

荀夫人爱怜地抚摸着女儿的脸:“兰儿!你很快就要过十五岁生日了。”

幽兰顽皮地:“我过生日,娘给我做好吃的!”

荀夫人:“女儿十五,就是大姑娘了,要及笄,要选丈夫。”

“娘!……”幽兰转而神秘地:“娘!你说句心里话。”

荀夫人:“你说。”

幽兰:“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愿意和男孩子在一起。和男孩子在一起,心里头有一种暖融融、热乎乎的感觉。”

荀夫人:“你长大了,以后不要再和男孩子在一起了。”

幽兰:“你不是愿意我和韩非哥哥在一起吗?”

荀夫人:“是。韩非是个好孩子。不过,女儿十五岁以后,就要懂得男女有别,男女应当授受不亲。”

幽兰:“我懂!可是,弟弟看见嫂子掉进水里了,你说弟弟是拉,还是不拉?”

荀夫人:“哪能见死不救呢?”

幽兰:“是呀?可是,他嫂子是个女的,弟弟是个男的,男女应当授受不亲呀?”

荀夫人:“你哪里学了这些歪道理!”

幽兰:“这不是我自己编的,是书上就有的。大学者淳于髡就是这样问孟子的。”

荀夫人:“不管怎么说,你以后长大了,不能再疯疯颠颠地和男孩子混在一起。”

幽兰:“韩非是我爹的弟子,师徒如父子,我和韩非哥哥就是兄妹!”

荀夫人:“好好,只是不要太不像话!”

幽兰:“怎么叫太不像话?”

荀夫人:“你呀!……”生气不再理幽兰。

幽兰偷偷笑了:“娘!不要生气,你说的我都记住了,行了吧?”

文职小官打扮的青年李斯和憨厚的年轻书生陈嚣身背行囊,汗流浃背,艰难地行走在大路上。

李斯和陈嚣来到稷下学宫门前,以一种崇敬而又神秘的心情看着这座巍巍学府。

韩非到荀子书斋禀报:“老师,门外有两位远道而来的学子恳求见您。”

荀子放下手中书简:“请他们进来吧。”

韩非带李斯与陈嚣进入书斋。

韩非:“上座就是荀老师。”

李斯、陈嚣一同跪拜:“拜见荀老师!”

荀子:“你们起来吧!”

李斯、陈嚣站起身来:“谢荀老师!”

荀子:“你们要见我何事呀?”

李斯:“我们慕荀老师盛名,愿从学于老师门下。”

荀子:“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

李斯:“学生李斯,乃是楚国上蔡人。

“啊!楚国上蔡人?”荀子感兴趣地从几案后面站起身来:“上蔡,那是当年孔夫子绝粮受困的地方。在那里有过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你知道吗?。”

李斯:“老师请讲!”

荀子:“孔夫子带领弟子游历诸侯,四处碰壁,在上蔡有好几天得不到饭吃。难以忍受的穷困,使得弟子们信念动摇。子路认为,孔夫子的主张不被当权者采纳,是因为孔子自身在仁和智两个方面还没有修养到家。子贡认为,孔夫子的主张不被采纳,是因为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标准。颜渊认为,孔夫子的主张正确,当权的人不采纳,那是当权者的耻辱。正确的主张不被人采纳,自己仍然坚持下去,这才显得出君子的修养。孔夫子对颜渊的话很满意。他和颜渊开玩笑,说颜渊呀,你是好样的,将来你小子发了财,我替你当管家!”

韩非与李斯、陈嚣都笑了。

荀子问陈嚣:“你叫什么名字?”

陈嚣:“学生陈嚣,是魏国大梁人。”

“啊,好!”荀子走到二人面前:“天下求学的人有两种。只为自身谋取功名富贵而求学的人,可以称作凡夫之学;为忧世忧民,利国利天下而学的人,可以称做圣人之学。李斯、陈嚣,你们二人长途跋涉,不远千里来找荀况求学,是为的什么呢?”

陈嚣目视李斯,不知如何作答。

李斯机敏地答道:“当今诸侯相争,连年战乱,生灵涂炭,血流遍野,使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妻不相守。李斯不远千里,投奔老师,愿学得帝王之术,以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荀子立即正色道:“你要学帝王之术吗?”

李斯畏惧地:“是……”

荀子:“在当今之世,诸侯争霸,各国都在比刀剑,比力气,玩诡诈,所谓的帝王之术非常流行。但是,有志于一统天下的君王,最关紧的不是玩弄权术和诡诈,而是修正自身,取信于民。”

李斯:“是,……”

荀子转向陈嚣:“你呢?”

陈嚣:“陈嚣生来愚钝,没有李斯的鸿鹄大志,只愿跟随老师学习礼义和君子之道,成为一个好人。”

荀子满意地点头,继而劝勉陈嚣:“学习为的什么?不是学习成一个愚钝的人,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学习成为圣人。人并非生来什么都知道。圣人与常人一样。只要勤奋学习,就可以成为圣人。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这样就具备了圣人的心。你们只要用心专一,一定会学而有成。”

李斯、陈嚣再拜:“弟子谨记老师教诲!”

荀子对韩非:“韩非,你为他二人安置住下。”

韩非:“是!”

李斯、陈嚣:“谢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158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