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浙博伴你共成长传统型染蓝印花布包制作体验
年1月2日,“浙博伴你共成长”系列活动之“传统型染蓝印花布包制作体验”在武林馆区进行,本次活动主要结合我馆武林馆区三楼意匠生辉展厅中的蓝印花布制作工艺,以创新的形式制作出现代版的型染蓝印花布包。
《荀子·劝学篇》谓“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是古代文士目睹“蓝草”不可思议的蓝色素转化过程,以及经由蓝染缸染出更为出色的青碧色彩,所发出的喟叹。后来流传为形容事物技能更胜一筹的至理名言。
首先将经由雕刻匠人雕刻好的镂空型纸,敷在待染的棉布上,再将糯米或米糠制成的防染糊,用篦子附着于型纸上,揭取型纸后,自然留下糊状的纹样。将其静静泡在蓝染液中浸染后,洗去防染糊,露出布的本色,蓝印花布的制作便算完成。
活动开始前,博物馆的老师先带大家到意匠生辉展厅里了解关于印花的文物,小朋友根据展柜里的文物介绍和老师的提示,踊跃说出自己思考出的染制流程,而思考的结果也非常接近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了。
大家随后来到教育活动室,手工老师已经在教室里为大家准备好了各种材料。手工老师简单介绍了制作传统型染蓝印花布的方法和步骤,将糯米粉和石灰粉混合过筛,制成防染糊以备下一步使用。
防染糊准备好后,老师拿出了不同款式的镂空印花图案板请小朋友们选择,并将防染糊调和好后,用刮刀进行刮浆。
刮完浆后,手工老师请小朋友把布包拿到阳光下晒干并耐心等待。约20分钟后,小朋友们布包上的防染糊基本都晒干了。
等到防染糊晒干后,老师再指导小朋友们将布轮流放进蓝染缸浸染,每浸泡15分钟氧化30分钟,以此类推。
最后,老师再辅助指导小朋友们把已经染好色了的布包上的防染糊用清水洗掉,这样一个传统型染蓝印花布包就完成了。
由于小朋友们是分批完成作品的,我们便为同时完成的几位小朋友拍下了合影,记录下他们开心的笑颜。
蓝染的耐光性很优良,色牢度也很稳定。而且我们本次染制出的布包,都会散发出独特的气味,具有防虫抗菌的功能。小朋友们若将布包经常清洗,其色泽也会愈加鲜明耐看,部分呈现斑驳泛白,充满朴素淳美的质感。
蓝印花布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它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是现代染织工艺不能替代的。在本次活动中,小朋友们不仅在实践中学会了蓝染的制作工艺,也感受到了先民勤劳、质朴、开朗、热情的鲜明性格,感悟古代劳动人民融艺术于生活的匠心与智慧。蓝印花布制作工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民族艺术,经过我们的传承与弘扬,必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
浙博宣教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