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荷施舟人五經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

发布时间:2021/6/1 15:18:47   点击数:

《五經》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荷]施舟人

施舟人(-),年出生於瑞典,祖籍荷蘭。當代歐洲三大漢學家之一。先後獲得法國高等研究院博士學位、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歷任法國遠東研究院研究員、法國高等研究院特級教授、荷蘭國立萊頓大學中國歷史學講座教授、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等職。

這裏,我借用著名意大利學者LawrenceVenuti關於翻譯作用的一句話作爲開場白。這句話的意思是:對於瞭解異國文化,翻譯工作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們把中國文化介紹給世界各國人民,希望外國人對中國有一個具體的印象和看法,翻譯工作是最重要的。《五經》是中國文明的核心,是中國文化與歷史的經典,也是中國哲學與思想最重要的經典。以前所有的書生都會背誦《五經》。這個情況不只是中國有,其他古代文明都有它的經典,而且每種文化的經典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國經典也有它的特色。今天我着重介紹兩點:第一,是以世界文明爲背景看中國古代經典的地位,第二,是中國經典在西方社會的傳播與影響。

一、以世界文明爲背景看中國古代經典的地位

先秦文學中最早提到“經”的作品是《荀子》。《荀子·勸學篇》説:“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畢矣。”

《莊子·天運》也談到經:

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爲久矣,孰知其故矣。”

在這裏,《莊子》有“六經”之説。

漢武帝建元五年(前),第一次設《五經》博士,漢宣帝黄龍元年(前49)增設博士十二員。這樣看來,從先秦到漢代,《五經》到底是指什麽呢?我們認爲《五經》是一個綜合的名字。與秦漢時期的五行、五德等概念的“五”,都是一個象徵性的數字,它不一定是説《五經》就是五種經。

東漢時爲瞭解決經文傳授過程中出現的文字異同而産生的經學糾紛,由蔡邕等人隸書撰寫經文刻石,做了“一字石經”立在洛陽太學。它包含《易》、《詩》、《書》、《春秋》、《公羊》,另外也有《論語》。

到唐代開成二年()朝廷又一次刻立石經,這次加了《孝經》等共有十二經。到宋代加上《孟子》,就有十三經之説。後來清朝阮元的《十三經注疏》就是根據宋代的《十三經》文本。

現在我談談世界其他文明的重要經典。因爲中國不是唯一一個有經典的古老文化,世界上主要的古老文明都有自己的經典,我們應該進行一個比較。

最古老的文化是起源於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化。這種五千年前就已出現的楔形文字,創作了人類史上最早的史詩。著名的《吉爾伽美什史詩》(GilgameshEpos)是三千五百年前的作品。

如果我們看它在全球文明中的地位,那還是很重要的。從國際最大的圖書網Amazon.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43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