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梁启超批评韩非子国治应靠民众的觉悟
庞光华,男,年生,北京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曾留学日本东京大学,现为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汉语史、古典学、古文献学、学术史、文化史等。发表学术论文60篇,个人学术专著两部。本文承蒙畏友萧旭教授提出宝贵意见,特致感谢。参考文献随文出注,文末不详列。详文参见,庞光华教授《论〈韩非子〉的民众观》,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21辑,.10。
提要:《韩非子》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在人性论上承袭《荀子》的观点,主张性恶论,进而主张依法治国,而不是以礼义仁爱治国。在《韩非子》看来,民众天生是自私自利的,并不向往美德;民众不服于仁义,只服于威权法律;民众是愚昧的,不能参与治国;民众的利益与国家政府的利益永远是对立的。世俗所赞赏的民众都对治国有害,世俗所嫌恶的民众其实都对治国有利。《韩非子》的民众观虽然有其合理性,但流于片面极端。尤其是厉行法家思想的秦帝国败亡后,两汉的思想家总结秦帝国灭亡的教训正是其严刑峻法、刻薄寡恩。因此,两汉思想家几乎都对法家政治持批判态度。梁启超对法家政治的批判也很深刻。我国先秦的法家思想与现代世界的法治思想完全不是一回事。《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是维护君权,为君王谋划;现代法治思想是以法律限制政府和执政者的权力,为民众谋划。因此,《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导致君主专制,而现代的法治思想却导致民主政治。
关键词:性恶法治民众愚民德教
庞光华教授《论〈韩非子〉的民众观》但梁启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本论》第十六章《法家思想(四)》批评《韩非子》此说,称:“法家之论治也,颇有似今日军阀官僚反对民治主义者之所云,今语军阀官僚以民治,彼辈辄曰‘国民程度不足’,此其言曷尝不含一面真理。虽然,民果皆婴儿乎?果常婴儿乎?使民果皆婴儿也,须知人类不甚相远,同时代同环境之人尤不能相远。民既婴儿,则为民立法之人亦婴儿,何以见彼婴儿之智必有以愈于此婴儿。彼立法而此不容议也。使民果常婴儿也,则政治之用,可谓全虚。”
梁启超激烈反对法家的民众愚昧观,虽然可以纠正《韩非子》的偏激,但《韩非子》的民众愚昧观并非没有一面的道理。
有理想化的学说认为国治应靠民众的觉悟。
民众皆有向善慕义之心,一人为非,众人皆责难。一人为善,众人皆思齐。
举国之人皆守道德,则国必大治。
《韩非子》猛烈抨击这些空想之谈。
《显学》曰:“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人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圆之木,千世无轮矣。自直之箭,自圆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栝之道用也。虽有不恃栝而自直之箭、自圆之木,良工弗贵也。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不恃赏罚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贵也。何则?国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
这真是绝妙好辞。
教人行善与教人不为非,二者有天渊之别。
儒家、墨家及一切宗教皆教人行善,结果悖于人心。
虽然有少数信从者,然难以普化众生。
期待人人皆为尧舜般的圣人,众生皆修成佛法正果,兆民尽为圣徒,只能如《庄子·天下》所谓:“此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
终必伪诈不绝。《韩非子》认为凡圣有别,不能盼望凡民皆成圣人。
圣贤虽然行善积德,但治国不能依靠圣贤,因为圣贤太少,只是个别现象,多数的民众只要不为非犯法,即使没有崇高的品质,没有聪明的智慧,也无伤于国治。
《韩非子》的这些政治学说比儒、墨之流高明不止倍徙。
待续
庞光华教授《论〈韩非子〉的民众观》参考文献
岳麓书社,年。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