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长沙阁老,季清巨儒葵园王先谦
王先谦,清末学者,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湖南长沙人。
王先谦一生成就斐然,曾有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实业家等称号。
作为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王先谦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山长。
王先谦出生于道光二十二年,四岁时启蒙读书。王先谦的母亲鲍氏,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接受了儒家传统教育,知书达理,颇具才华。
鲍氏生有四子四女,王先谦是其最小的儿子,受其母教导颇多颇深。王先谦在其所著的《葵园四种》中,对此有比较详尽的描述。
二十岁时,王先谦丧父。为了糊口,他曾三次在军营中担任“幕宾”。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维新运动于全国兴起,湖南的一些些士绅开始兴办近代工业。
王先谦投资银一万两,与黄自元、陈文玮等集股,并拨借官款,于光绪二十二年创设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始终经理其事。
“长沙阁老,季清巨儒,著书满家,门庭广大”,这是长沙近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李肖聃先生对王先谦的评价。
王先谦自幼刻苦读书,废寝忘食,为人作风严谨平实。他个人侧重古文经学,但不拘泥于门户。
他辑印的《南著书院丛书》就被人称作“无乾嘉诸子标汉宋之帜,分门别户致辨之习气”。而《续皇清经解》、《尚书孔传参正》就又包含了许多今文经学的观点和材料。
他虽然在政治上与梁启超的维新派水火不容,但又能放下立场,称赞梁启超的作品“颇有长进”,并在自己撰写作品时多出述引。
鸦片战争后,随中西文化交流汇通,中国学者也开始著述外国史地。王先谦顺应时代潮流,于光绪年间撰成《日本源流考》、《五洲地理志略》。
《日本源流考》探讨日本的政事学术和治乱得失的本源,目的是欲使闭目塞听的中国能仿效。
《五洲地理志略》是王先谦花费四年时间编纂而成的,书中对欧美各主要国家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除此之外,王先谦一生着力于庄子研究,《庄子》是先秦诸子代表作品之一,是中国古典文献中的精华。
自从它诞生以来,便颇受历代文人的重视,《庄子集解》是其集大成者。
王先谦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许多见解,最终撰成《庄子集解》,流传百世。
王先谦博览古今图集,研究了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治学严谨,偏重考据、校勘,荟集群言。
除了《庄子集解》外,还编有清《十朝东华录》、《续古文辞类纂》等。
著有《汉书补注》、《水经注合笺》、《后汉书集解》、《荀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等。
王先谦为文远追韩愈,又以桐城派阳湖派自许;他的诗被称为“地杜之神,运苏之气”,“置之清代集中,挺然秀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