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从尹陟劝谏看商朝贤臣如何借势

发布时间:2023/4/6 20:33:36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古有诸葛孔明巧借东风大败曹军,今有书商借力总统使滞销书销售一空,荀子在《劝学篇》中也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由此不难看出:善于借势用势,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甚至是“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那么在距今三千六百多年的商朝,一些忧国忧民的贤臣怎样巧妙借势,使君王励精图治,使国运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呢?

尹陟是伊尹的儿子,君王太戊执政时期的重臣。太甲死后,商朝经历了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四个王,又呈现出衰败的迹象。雍己死后太戊继位。有一年,王宫的庭院中长了一棵桑树,桑树下又长出一棵谷树,而且两棵树都迅速长成了参天大树。这本是植物生长的一种偶然现象,但商人并没有植物学知识,再加上商人特别迷信鬼神,就把它看作是妖异之象。太戊非常惧怕,尹陟就趁机劝道:“臣听说,无论什么样的妖魔鬼怪,一见到帝王之德就会自行退却。这些不祥之兆,可能是大王在治国理政中还有稍许不到位的地方。只要大王广施德行,妖怪自然就会不攻自破。”经过尹陟的劝诫,太戊励精图治,修德治国,使得商王朝重新振作起来,呈现出自建立以来的最好局面。

无独有偶,“中兴之王”武丁一次在祭祀成汤时,一只野鸡飞到了鼎上啼叫。在王都的郊外,有一片茂盛的森林,是飞鸟经常栖息的地方。所以,一只野鸡飞到太庙中来鸣叫,这本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武丁却认为这是一种不祥之兆,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大臣祖己趁机劝谏:“请大王不要担惊害怕,只要你修好政事,励精图治,勤俭节约,一切不祥之兆自会烟消云散。”其实祖己劝谏的真正原因,是看到武丁用于祭祀的祭品过于丰盛,担心他流于奢侈。

借势者智,借智者王。贤明机敏的尹陟、祖己善于借势用势,及时抓住自然异变的有利时机,巧妙利用君王迷信天命、担心害怕的心理,因势利导,成功劝谏,不可谓不智;而太戊、武丁二位君王则长于用人借智,亲贤臣,远小人,使贤才齐聚朝堂,在其治下的王朝岂能不兴?国力岂能不盛?二人死后,也因功德显赫,分别被追以“中宗”、“高宗”的庙号,享有在太庙中立室奉祀的殊荣,在商朝多达17代31王中拥有此种待遇的仅有6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82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