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从世界抗疫看自由的边界和民主的本质
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于事物的善恶、好坏,往往需要某个特定的契机或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彰显。
年3月以来,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中国的疫情在两个多月得到控制,而西方国家的疫情不禁让人感到着急。最近,出现了一种争论——到底是中国的制度好,还是西方制度好?
所谓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只是一个名称而已。但在制度背后,中国人民和西方国家人民对自由和民主的理解显然有较大的区别。
自由和民主都是最基本的词汇,已经不需要再做任何的名词解释。
一、自由的边界是什么?
西方国家讲“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中国封建时代很长,历来都是“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并没有什么“人生而自由”的官方理念。
但是,不论上述内容是什么样的,都只是政治思想而已,尤其是中国的“三纲五常”,就是君主统治的一种思想或者策略。所谓“政治思想”往往脱离了“自由”本身的意义。所以讨论“自由”的边界,应该排除过往成见的干扰,追本溯源地去理解自由。
《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之所以被称之为圣人,在于他的言论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不论从何种角度,都有普遍的认同性。
这段话中,“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很好地诠释了自由的边界。“从心所欲”就是最好的自由,“不逾矩”则说明了自由并不是无边界的,还受到了规矩的制约。
要知道:自由和规矩是事物的两面,没有自由就没有规矩,没有规矩就没有自由。
如果西方的自由,是没有规矩的自由,那就是“浮华”的自由,是虚假的自由,是不长久的自由,因为这种自由是基于别人的不自由之上,本质上只是一种自私,其终将失去自由。
从此次抗疫来看,中国人民选择宅在家里,临时地放弃了出行、聚集等等方面的自由,正是为了遵守一个意义更大的规矩——守护大家的健康。而西方国家的人民,无视疫情形势是如何的严峻,仍然标榜个人自由,实质上是在破坏自由的基础,终将自食其果。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的场景,规矩是不一样的。我们国家的法律和西方国家的法律不一样,社会习惯也不一样。但只要掌握了一个规矩——以人为本——一切规矩又将不谋而合。而“以人为本”正是民主的实质。
二、民主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荀子·王制篇》“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我国古代,即便是天赋君权时代,也有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何其伟大,何其不易。
实际上,不论是君主制、民主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与民主不相违背,关键在于执政者是否遵循“以人为本”,社会是否崇尚“以人为本”。
西方国家举行全民公投,然而公投产生的执政者是否“以人为本”,则是另一回事。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执政者多年来屡屡强调“以人为本”。我国几十年来,艰苦创业,取得发展,正是“以人为本”产生全民合力带来的裨益。
此次抗疫,国家不惜一切代价,以人民的生命健康为重,必然将出现民族大团结,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反观西方国家,执政者真的是“以人为本”吗?从我们国家的视角来看,看到了很多推脱和无奈。当然,我们国家疫情出现之初,部分地区官员懈怠、渎职,造成延误疫情的后果,也是违背“以人为本”的,国家应吸取教训并予纠正。
三、事物没有绝对的善恶、好坏,这在于去评判善恶、好坏的出发点是什么。
看到中国此次抗疫的成功,有些人对西方制度进行嘲笑、批评,这是不应该的。西方国家的制度也不是一无是处,从其他出发点来看,他们的制度可能又是极为成功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对自己负责。西方国家的一切,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后果也将由他们自己承担。自作自受,就是自由的本来面目。
虽然,当前西方国家抗疫形势严峻,但从长远来看,他们终将战胜疫情,只是付出的代价有大有小。坚持“以人为本”态度,我们应该为他们祝福,希望他们早日采取更加有效抗疫措施,并且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抗疫提供帮助。
当前,咱们国家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应当拥护,并感到欣慰:我们的国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愿我们国家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