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论人之初究竟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荀子和孟

发布时间:2022/9/2 22:15:19   点击数:
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80415/6169151.html

关于人性的善恶从古至今的学者都有过讨论,其中最著名的两个人就是荀子与孟子。荀子认为的是人之初,性本恶;孟子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本人却觉得他们的说法都有局限性不能够概括全面,反倒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论述合乎自然的道理。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的道理是这样的。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欲望,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等到发育成熟后就有了欲望,这一切的欲望好像都是本能在驱使着人去作恶。饿了没饭吃怎么办,只有去抢,欲望得不到满足怎么办,阴谋诡计跟丧失人伦的行为也就开始发生了。这一切都说明了人性的恶,因为有所求,要得到,但是资源是有限的,唯有通过斗争劫掠来实现。

那么孟子认为的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呢?孟子认为人刚出生是无所求的,什么也不知道,是善良的。恶是从后天产生的,所以孟子主张的是教育,只要教育好了就是一个好人。其实孟子的教育就是给人灌输一种礼法,让人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的是错的,由于从小这个人耳读目染,知道了对错,能够用长期以来的习惯压制自己内心的邪性,这就算是成功了,但是这个人的邪性能够从本质上消失吗?我觉得不能。

他们二者的狭隘性在哪里呢?我们来看下,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生来就是被欲望所驱使的,这个观念一点也没有毛病,所以荀子认为唯有律法能够约束这些人的私欲。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其实跟荀子认为的人之初性本恶是一样的道理,只是荀子用惩罚来告诫世人,不让世人越雷池半步,而孟子则比较温柔,通过从小灌输思想观念来让人遵守礼法,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还就是有欲望,他们只是在压制人的欲望,却没有能够根本的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下老子的观念。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说过要这么对待民众,那就是绝圣弃智,排空民众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子,减弱民众争夺的意志,增强民众的筋骨体魄,那样民众就能够无忧无虑,顺其自然的过一辈子而没有烦恼,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生本来就短暂,何必挖空心思苦恼一辈子,我觉得这才是大爱无疆,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my/1675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