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名言 >> 交三种有益的朋友,受益终生
说到朋友,我们不难想起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说:“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二人用行动诠释了朋友之间的珍贵情谊,今天仍让我们感动。的确,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如果知己难求,不妨先从交朋友开始。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认为,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
第一种有益的朋友——“友直”。
正直,是一种很难能可贵的品质。正直的人能正义直指,正言直谏,不拐弯抹角,不搬弄是非。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史鱼就是至死不改变正直节操的人。
当时卫灵公委重任以一位无德无才之人弥子瑕,史鱼进谏多次无果。后来史鱼得了重病,去世前嘱咐自己的儿子,由于自己做官时不能让君王任用贤者蘧伯玉而劝退弥子瑕,没有做到为人臣之道,死后将自己的尸体放在窗下,就算完成丧礼了。待卫灵公前来吊丧时,史鱼的儿子将父亲的遗言告诉了卫灵公。后来,卫灵公果断任用蘧伯玉,辞退弥子瑕。史鱼自以为生时不能做到进贤退不肖,死后继以尸谏,故人们赞扬他正直。
第二种有益的朋友——“友谅”。
“谅”,不是原谅,是诚信、信实的意思。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又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归还时间。有一次,他借了一本书,读起来越发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正值隆寒冬腊月,宋濂连夜抄书。诚信,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他人的尊重。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自己的路越走窄,恐怕将来也寸步难行。
第三种有益的朋友——“友多闻”。
要和见闻广博、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说:多闻曰博。
如果自己孤陋寡闻,和见闻广博的人在一起能听到闻所未闻之事,大大开拓了自己的眼界。如果自己因某些事情正在纠结,有时对方的一句话就能点醒自己,给自己很多启发。
著名作家余秋雨在《台湾演讲集》中曾谈到一个经历。一次和台北的企业家和几位著名学者政要在宴席上,行云流水般地把话题拐到了读书上。大家谈起读《世界的征服者》一书的体会,妙论迭出、精彩备至,你一言我一语,往来而不绝,临别时大家都恋恋不舍。余秋雨不由感叹:杯盘夜色间居然能如此高雅,由一本书引出的话题,使这顿饭充满了文化气息,余味无穷。古人云:“交友逊己不如无。”要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取长补短,见贤思齐。
正直的朋友教人坦坦荡荡,诚实的朋友教人言而有信,见多识广的朋友教人豁然开朗。交有益的朋友如同一杯美酒,越品越醇、越品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