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名言 >> 小编精挑细选的高点击量图书荀子译注,
-----精选段落-----
礼论
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
注释
1饰:通“饬”,整治,整顿。群:指朋辈,亲族。
2齐衰zīcuī:熟麻布做的丧服。苴jū杖:古代居丧时所用的竹杖。庐:即“倚庐”。
3则:若。
4铅yán:同“沿”,依循。
5踯躅zhízhú:徘徊不进。
6踟蹰chíchú:徘徊不前,缓行。
7是:则。爵:通“雀”。
8啁噍zhōujiū:同“啁啾”,小鸟的鸣叫声。
9修饰:有道德修养,不违礼义。
译文
三年的服丧,是为了什么呢?回答说:这是根据感情来确立礼仪,用来整治亲族,区别亲疏、贵贱的不同礼节,而不能再增加和减损,所以说这是无论到哪里也不可改变的做法。创伤大的,愈合时间就长;疼痛严重的,痊愈就慢。三年的服丧,是根据感情来确立礼仪,是用来表示极度悲痛的最大限度。穿着麻布丧服、拄着竹杖、住在简陋的棚屋中、吃稀粥、把柴草当垫席、把土块当枕头,是用来表现极度悲痛的心情。三年的服丧,二十五个月就完毕,但哀痛并没有终结,思念并没有忘却,然而礼规定在这个时候终止服丧,难道不是因为送别死者要有个完结、恢复生活要有个期限吗?凡是生长在天地之间的,有血气的种属一定有知觉,而有知觉的种属没有不爱自己同类的。那些大的鸟兽如果失去了它的同伴,那么经过一个月或超过一定的时间,就一定会沿原路返回;经过旧地,就一定会往返回旋,在那里啼鸣吼叫,徘徊不进,迟疑不前,然后才能离开那里。小的就是燕子麻雀之类,也还要鸣叫一会儿,然后才能离开那里。有血气的种属没有比人更聪明的了,所以人对于父母的感情,到死也没有穷尽。要依从那些愚蠢、浅陋、放荡、邪恶的人吗?他们的父母早晨死了,到了晚上就忘了,如此还放纵他们,那么就连鸟兽也不如了,他们又怎么能互相在一起群居而不发生混乱呢?要依从那些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么?三年的服丧,二十五个月就完毕,就像驾车的四匹马经过一个墙缝一样快,如此还是成全他们,那么服丧的期限就没有尽头了。所以先王圣人就为人们确立了适中的标准来加以节制,使人们能够完成礼节仪式,然后就结束丧期。
然则何以分之
注释
1分之:区分亲疏不同的丧期。
2期jī:周年。
3案:语助词,下同。
4缌sī:细麻布,此处指细麻布制成的丧服,服期三个月。小功:丧服名,用较细的熟麻布制成,服期五个月。小功以上为大功,服丧九个月。
译文
那么,怎么来区分亲疏不同的丧期呢?回答说:为最亲近的父母服丧一周年终止。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天地已经改变了,四季已经轮换一遍,那些在宇宙中的万物没有不重新开始的,所以先王就以此来象征新的开始。那么,三年的服丧又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是为了使丧礼更加隆重,于是使它在一年之上加倍,所以就再加两年。服丧九个月以下的又是为什么呢?回答说:那是为了使它不及父母的丧礼隆重。所以人们把服丧三年作为隆重的礼,把服丧三个月、五个月的缌、小功作为减省的礼,把服丧一周年、九个月作为中等的礼。上取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中取法于人,人们所以能群居而和谐统一的道理就被完全体现出来了。所以三年的服丧,是为人之道最高的礼仪。这叫作最隆重的礼仪,这是历代君王都相同、古今都一样的。
君子之丧所以取三年,何也?曰:君者,治辨之主也,文理之原也,情貌之尽也,相率而致隆之,不亦可乎!《诗》曰
注释
1引诗见《诗经·大雅·
2恺悌:和乐平易。
3子:当为衍文。
4养:当为“食sì”,指喂奶。
5食sì:供养,喂养,此处指君主给人俸禄。
6慈母:古称抚育自己成长的庶母为慈母。
7稷:祭祀谷神。
译文
君主的丧期之所以要选取三年,为什么呢?回答说:君主,是治理国家的主宰,是礼仪制度的本源,是忠诚情感和恭敬外貌的极致,人们一个接一个地极力尊崇他,不也是应该的吗!《诗》云:“和乐平易的君子,就是百姓的父母。”君主本来就有是百姓父母的说法。父亲能生下自己,但不能喂养自己,母亲能喂养自己,但不能教诲自己;君主是既能供养自己,又善于教诲自己的人,所以为他服丧三年才完毕!乳母,是喂养自己的人,因而为她服丧三个月;抚育自己的庶母,是为自己穿衣盖被的人,因而为她服丧九个月;君主,是各方面都照顾自己的人,为他服丧三年才完毕。这样做,国家就能治理好,不这样做,国家就会混乱,这是最高的礼仪制度;这样做,国家就安定,不这样做,国家就危险,这是情感的最高表现。这两方面都积聚在君主的丧礼上,所以用三年时间来服丧还是不够的,只是没有办法再增加罢了!所以社祭,祭祀土地神;稷祭,祭祀谷神;郊祭,就将历代君王和上天合并在一起而祭祀他们。
三月之殡何也?曰:大之也,重之也。所致隆也,所致亲也,将举错之,迁徙之,离宫室而归丘陵也
注释
1丘陵:坟墓。
2繇yáo:通“遥”,远。
3须:止,停留。容:容纳,容许,确保。
译文
三个月停柩是为什么呢?回答说:这是要使丧礼盛大,使丧礼隆重。对极其尊重的人,极其亲近的人,将要安置他,迁移他,使他离开宫室而埋葬到坟墓中去,先王担心这些事情不合乎礼仪,因此延长停柩的期限,使准备时间充足。所以天子停柩七个月,诸侯五个月,大夫三个月,都是为了使停留时间足以操办各种事情,使这些事情足以确保丧事的成功,使这成功足以确保合乎礼仪,使这礼仪足以确保事物的完备,各个方面都能确保事物的完备,这就叫作正确的原则。
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
注释
1愅gé诡:变异、感动的样子。
2屈jué然:空虚的样子。屈,竭。
3惆chóu然:惆怅,伤感。
4《夏》:又称《大夏》,相传是夏禹时的舞曲名。《
5敦:通“憝duì”,憎恶,怨恨。
6视日:占卜时日来预测吉凶。
7修涂:指修饰清理祠庙。涂,通“除”。
8馈:祭祀时进献牲醴等祭品。荐:祭祀时进献黍稷等祭品。祝:祭祀时掌管礼仪的人。告祝:祭祀的仪式之一,指尸吩咐祝为主人祈福。
9飨xiáng:通“享”,鬼神享用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