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名言 >> 孔子弟子义理有得的冉雍有若
冉雍(前51年—?),字仲弓,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
冉氏传为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冉季载数传至冉离时已为平民,养牛为生,后人称“犁牛氏”。《冉氏族谱》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
冉雍小孔子20岁,颇受孔子喜爱,孔子称其“仁而不佞”、“可使南面”,即可主政一方。
冉雍何时当官为季氏所用?有可能比孔子还要早一些。上博简《中弓》第一支简记载“季桓子使仲弓为宰,中弓以告孔子”,孔子五十一岁才出任司空,也是在季桓子手下。
冉雍虽然只做了三个月的官,他的施政理念与孔子相同,博得孔子很高的评价。他从学于孔子,在与孔子讨论为官之道时提出“居敬行简”,他说“如果态度严肃认真,而办事简约不烦,这样来治理百姓,不也可以吗?如果态度马虎粗疏,办起事来又简约,那不是太简单了吗?”
冉雍后来著有《敬简集》六篇,可惜失传。荀子对孔子其他弟子多有不好评价,但在他的《儒效》篇中,把冉雍与孔子相提并论,说:“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即仲弓)是也。”“敬”则爱民,“简”则不扰民。冉雍留下的言论并不多,但言简意赅,深得孔子学问的义理。
有若(前或~?),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有,后被尊称为有子。生年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比孔子小四十三岁,为前年;而《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则作三十三岁,为前年;卒年史无确载。他勤奋好学,能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孔子的学说,尤其重视“孝”道。主张藏富于民,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据《孟子》、《史记》等记载,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思慕孔子,曾因有若似孔子,而推举其为师,并以师礼事之,弟子中唯有曾子坚决反对。但是不久,弟子们先后提出两个问题,有若皆不能回答,遂被赶下位来。
有子能够被一度推举为师,其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阐述确实有过人之处。
在《论语》中,第一个单独引用弟子言论的就是有子。学而篇第二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后来又引用有子论“礼”的“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以及他对国家与民众财富分配的论述都非常与孔子一致。
有若对孔子学问的阐述很好,但真正要接孔子的班可不是容易的事。司马迁《仲尼弟子列传》记载了两个故事。一是:有一天,学生进来问有若:“从前夫子正要出行,就叫同学们带好雨具,不久果真下起雨来。请问夫子怎么知道要下雨呢?’有若回答说:“夫子不是讲过吗?《诗经》说‘月亮依附于毕星的位子上,接着就会下大雨。昨天夜里月亮不是宿在毕星的位子上吗?’”有子说完没几天,月亮又宿在毕星的位了上,却没有下雨。二是:孔子弟子商瞿年纪大了还没有儿子,他的母亲要替他另外娶妻。孔子派他到齐国去,商瞿的母亲请求不要派他。孔子说:“不要担忧,商瞿四十岁以后会有五个男孩子。”过后,果真是这样的。同学们就此事问有若:“请问夫子当年怎么能够预先知道是这样的呢?”有若沉默无以回答。学生们站起来说:“有若先生,你躲开这儿吧,这个位子不是您能坐的啊!”
其他弟子当初曾强逼曾子同意推举有子为师,曾子态度非常明确:“不可!夫子好比用江汉之水洗涤过,在夏日之下暴晒过,真是白得不能再白了。谁还能与夫子相比呢?”
尽管没有做稳老师之位,但参与编辑《论语》的弟子们并没有因人废言,在《论语》中多次单独引用了有子的言论。这说明,有子可能是个不错的“理论家”,但与孔子真的不可同日而语。
有子后来的记载就很很少了。在今天的山东安丘市有有子山,据有子山清代《重修庙记碑》记载:“有子山,古时传为因有子读书于其地而得名。”相传,古时山上建有先贤有子祠。现祠已毁,仅存残垣断壁和两通石碑。山下有“有子官庄”村和“有子沟”山峪,皆是为纪念有子这一历史名人而取名。(君学者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