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学理书简探索先秦思想史上儒墨关系新理

发布时间:2025/5/28 11:48:02   点击数:
“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在先秦时期,儒学与墨学同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两个学术流派,这两家的关系并非相处融洽,而是势如冰炭,相互对立,成为先秦思想史、学术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那么,同为“显学”的儒墨两家之间的异同到底体现在哪里?在哪些细节问题上存在着相互抵牾的现象?虽然历来不乏有人对此问题有所   二、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有了自觉的问题意识,也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及其根源所在,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找到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就如同治病一样,必须要对症下药,才能够彻底治疗疾病。本书作者提出了一种“预设话题”(《研究》第2页)的解决方案。以“预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通常是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围绕这一“预设”,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寻找证据来证明这种“预设”的正确性,这是科学创新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本书作者大胆引入了这种方法,以“预设话题”的方式来尝试解决所发现的问题,这种方法在人文学科,尤其是在先秦思想史的研究中极其罕见,因为这种话题预设并不能随便预设,而是必须在充分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认真解读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提出重要话题,而且,这种“预设”必须对问题有准确的判断及其对可能的结果有清晰的预测,否则将会导致整个研究的失败。作者使用这种方法是人文学科研究的一种新创见,突破了传统的思想分析的方法,无疑对我们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创新具有启发意义。 三、详细梳理学术观点和历史文献对先秦儒墨关系的研究,前辈学者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如果要在这一个看似司空见惯的问题上有所突破,就必须熟知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前人所取得的成就和其存在的不足。本书作者对国内外学者就此问题研究的成果作了梳理,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的学术争论作了详细的归纳,对其中重要的观点作了高度精准的概括,如对在此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的主要学者,国内孙诒让、王桐龄和国外的史华慈、吉永慎二郎等都有细致讨论。此外,对相关儒墨之辨的文献梳理也是保证这一问题深入研究的前提,作者仔细爬疏大量的传世文献和最新出土的简帛文献等一切可能有关的材料,并从中拣择出与本课题关系密切的资料进行研读、推敲,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阐述,保证了本书资料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可信性。四、纵横结合的叙述方式怎样才能将如此宽泛、散漫的儒墨关系梳理和表述清楚?就需要有一种有效的书写方式来将其呈现出来。本书作者采取了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历史梳理与问题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将这一问题清晰地表述出来。从动态角度来说,儒墨关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复杂过程,真正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从儒墨的历史发展视角进行梳理,寻绎出其同异之处。作者从源头上探讨儒墨的起源,从以后的流变探寻两家的分途和差异,从而保证了在历史过程中发掘儒墨之间的关系变化。从静态角度来说,在每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和特定的观念上,儒墨之间会总会有一些相互联系和异同变化。如孟子与墨家的特定关系、荀子与墨家的特定关系等反映了儒墨两家的关系演进;而儒墨两家在一些重要观念上存在的异同,如“和同”、“神道设教”和伦理观念等几个重要的方面,对这些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内涵和外延的同异变化,凸显出儒墨之间在思想上的内在联系。总之,儒墨关系是先秦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不易理清的问题,其重要性不仅关系到儒墨两家自身的思想发展,也关系到先秦思想乃至以后中国思想的总体格局及其演变。历来的研究成果对这一问题虽有所推动,但是仍然存在进一步探讨的空间。本书作者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探讨了儒墨关系,并且得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结论,无论是其问题意识、解决方法还是所得出的结论都对我们研究这一课题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参考,这的确“对于儒墨关系的研究翔实而深入,多发前人所未发,是近年思想史研究的一部佳作”。(《研究》,晁福林“序”)(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张淼精彩推荐:拉美左翼对新自由主义开展新批判脱欧语境下的当代英国小说卢卡奇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my/1700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