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6/27 14:15:03 点击数: 次
古代王朝,给人最大的印象莫过于封建二字,当然在秦灭六国以后至清,都属于封建王朝。为什么称为封建王朝,因为它们都是实行封建主义制度的王朝。其实封建制在古代,主要是以“人主”为中心的一种特色。它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这里也不作累述。而在封建制下,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封建儒教,当然这个很大程度属于正统方面。当然儒学分为正统和道统。何谓“道统”?简言之,就是儒家传道系统的一种说法。从子曰:“仁者爱人,亲亲为大”,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当然大家也要区别“正统”和“道统”。二者并不相同。“正统”主要指的是历代王朝统治百姓的一种思想工具。今下来,我们就看看古代有哪些人作为“道统”的代表。1、孔孟为先驱孔子、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先驱人物,这里就不提太多了。儒家学说,由孔子基本完成奠定。而孟子在此之上,由社会需要而提出“人性本善”的需求,以及“王道”等等,进一步完善孔子儒学体系。当然,社会的变化,学者总会用一些学说去解释它。于是荀子就基本和孟子相反,提出一些相悖的观点。比如“人性本恶”等。2、韩愈提出“道统”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为王室操用,一直到了东汉末年。因为汉末战乱,皇室“卖官鬻爵”,以及葛洪《抱朴子》记:“举秀才而不知书,举孝廉而父别居”的情况,直接导致“名教(儒教)”的地位落失。何宴、王弼等又在“老庄之学”里面,发起了玄学思潮,再加之南北朝的佛学兴起,于是在唐中后时期,佛学和道学占据了绝对地位。而儒学在此之上,虽然没有完全遗弃,但是很大的程度上和佛道比不得。韩愈因此,又将儒学重新解释,研究,提出了“道统”一说,这对于后世道统体系具有很大影响。直到北宋,“二程”将韩愈“道统”学说解释了一番,然后接着朱熹就又在二程之上,继续完善。3、“道统”下的朱子对于朱熹,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可能大家对朱熹的印象并不好。那一句“存天理,灭人欲”,被后世很多人批评。事实上,大家是误会了朱熹,这里的“人欲”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如私欲、淫欲、贪欲等。大家对这个误会,应该避免。在朱熹的整个仕途中,作为最惠民的莫过于赈济灾民。乾道四年(),崇安发生水灾。朱熹力劝豪民发藏粟赈饥,还向官府请贷粮食六百斛散发于民,使民不致挨饿。乾道七年()五月,为了根本上解决百姓灾年生计问题,在五夫创建“社仓”。当年晚年的朱熹,在面对宋光宗的时候,看到自己被重用,极力推崇《大学》、《中庸》等思想。希望皇帝能够做到“格物、致知”,最终达到治理好天下。但最终由于被弹劾,以及党禁的原因,71岁的朱熹在“庆元党禁”中去世。根据朱熹晚年来看,“道统论者”,目的就是希望建立一套与皇权的治统相抗衡一种意图,当然虽然这种意图没有最终实现,但是他期望凝聚儒学的力量,解决了数千年儒者自身地位的一个问题。当然“道统”也成为儒学内部党同伐异的工具,“明杨维桢始以道统配合治统”,使得道统论最初具有的对抗治统的精神消失殆尽。其实儒学的“道统”和“正统”的区别在于,自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之后,历代王朝,都按照这确定的一套体系再走。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道统”主要由韩愈发起,最初也是为了与当时的佛学、道学相抗衡。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aoqicar.com/xzmy/1701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