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政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孜孜不倦研精覃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身为当代青年,我们踌躇满志。回望过去,曾经的青年一代又是如何用困境磨炼意志、铸就时代辉煌的呢?小马君在阅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后,感觉收获良多,更是接收到了许多同学对本书的所思所想,大家快来一起看看吧。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读书学习,使习总书记积累了丰厚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在书中,王宪平先生说:“近平热爱读书,痴迷读书,每时每刻都在汲取知识,同时还很谦虚”;对戴明先生的采访中,标题立为“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对赵华安、张春富的采访中,他们都谈到“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除此之外,基本上每一位被采访者都提到了习主席热爱读书学习的经历,在他们的回忆里,习主席每次外出劳作,都会带上书,别人抽烟休息时他读书,别人拉话聊天时他亦读书,吃饭时他读书,别人已进入梦乡时他仍在挑灯夜读,习主席还开玩笑说,自己有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意蕴。因此,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要脚踏实地,坚持学习。“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当代青年人不仅要深入到艰苦环境中去磨炼意志,树立远大目标,还要将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作为自我要求的重要标准。
——马克思主义学院级李国薇
《荀子》曾书:“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我想习总书记就是如此。上山放羊时揣着书,把羊栓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在梁家河工作时条件十分艰苦,但习总书记也从未放弃阅读,他能为了借《浮士德》跑三十几里路,来到梁家河,他带的是两个箱子的书……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读书。“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贯穿了习总书记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到大学,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总书记都把读书当做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我想,这是我们所欠缺的,也是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并以之为榜样的。
——马克思主义学院级郑滢滢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学习的坚持让小马们都倍受振奋,接下来小马君还将继续与大家分享奋进篇、亲民篇、创新篇,敬请期待噢~
供稿|理论学习与研究中心
图片来源|理论学习与研究中心
图文排版|新媒体部王春秀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白殿疯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