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响马精选书评治国名儒荀子

发布时间:2019/9/3 18:44:05   点击数:

本期精选书评由响马读书群员魏魏魏贡献。

-

又是一本小册子,介绍荀子的。

之前对荀子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儒家继孔孟之后的又一代表人物。他有劝学篇、有韩非子和李斯两个弟子。

读完这本书,才发现荀子除了批判地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更是顺应了历史潮流,以其博大的胸襟和开创性的精神,兼收并蓄了先秦诸子百家之学,创建了自己具有批判性、创新性和丰富的思想体系,涵盖了哲学、政治、法律、教育和军事等诸多方面。他的思想性对今日的读者应该也具有借鉴意义。

生在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诸子思想为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来源,他批判继承了墨家、道家、法家等诸多思想,比如其吸收了道家关于道的思想,形成了不同于儒家思想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批判了墨家重功用轻礼乐的思想,但还是吸收了其尚贤的主张。总之,他综合百家之学,建立起适应时代潮流的思想。

荀子一改之前孟子等人的性善说,提出性恶论观点,进而提出“涂之人可以为禹”的观点,认为人性可以被改造,可以被塑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重视后天环境的作用和人在后天的各种可能性,就是说要重视教育的作用。应该说这个观点较之前有了巨大的进步。

在天道观上,荀子摆脱了儒道墨的天命论思想,形成了唯物的天道观,看到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区别,同时也看到了二者的联系。认为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和“骋能而化物”。

荀子的认识论也是不同于之前。在劝学篇中,他提出“学不可以已”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不承认生而知之。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他强调人的认识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还提出,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应该“虚壹而静”。在知行关系中,强调“道虽迩,不行不至”。

在逻辑学中,荀子强调了“名实”关系,注重分类和名辩之间的关系,强调从名(概念)到辞(判断),再到辩的逻辑形式。他提出的稽实定数原则就反映了他的逻辑学的唯物观和客观性。

在治国方面,他提出礼为儒之传统,应该隆礼,但也应该重法,这和之前儒家的思想有很大不同。君者,国之隆,隆一而治,二而乱,这种观点就是我们说的中央集权的思想,这奠定了后世中国的传统。

此外,荀子提出法后王的观点,为后世改革提供了思想保证。在经济治国方面,荀子强调节用和农本理论,但,这并不是排斥工商等行业的意思,应该说这和后世过于重农抑商有很大出入。在法律治国方面,他提出礼法并重,礼在法上的观点;同时他还最早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在军事和国防建设方面,荀子提出要重视人心向背,要以人为本。他非常重视国防建设,强调积极防御。他提出军事战略思想:小国要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形成均势,对立之势,以牵制、打击和战胜对手。强调虚实结合,逻辑要严密。

荀子的教育思想最为后人所熟知。荀子大半生都是在著书授徒,做尊师重道的工作。周公作之,孔子述之,荀卿传之,其揆一也,说的是荀子在儒家思想传承教育中的作用。

他认为教育就是“化性起伪”让人弃恶从善的,教育的目标就是“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不像俗儒一样沐猴而冠,要做雅儒,能够效法后天,尊崇礼仪,做大儒,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教育的方法上,他强调行高于知,需要虚壹而静,契而不舍。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施行启发教育,循序渐进。

作为儒家传承人,荀子也继承了儒家对音乐等美学思想的重视,他认为音乐与人的发展和成长息息相关,有修身的作用。人应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想快速了解荀子生平和思想主张的人可以读读该书,该书是一个不错的向导。

-

作者:魏魏魏,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响马读书」骨干成员。

响马读书是由一群读书人组成的







































白癜风早期症状图解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040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