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王烁老师30天认知训练营学习笔记8

发布时间:2020/7/19 11:42:07   点击数: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38675.html

这篇文章是学习最后一个模块权谋的第一讲26

势法术:极简治国策的学习笔记。

分三个部分:

1,对于本课逻辑的表述以及自己的相关学习、联想;

2,对于课程关键句段的摘录以及自己的评述;

3,想到的问题,行动的计划以及进一步的探索。

-------------------------------

1,对于本课逻辑的表述以及自己的相关学习、联想;

这节课程听了大概五遍吧。听的过程中,情绪蛮复杂的,有冷漠,有厌恶,有好奇,有冷峻,有悲哀,想的挺多的。

这节课程是对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的思想的综述。韩非子的文章集结成《韩非子》,洋洋洒洒十几万言,王烁老师将其概括成势法术的框架。

韩非子师承荀子,荀子的思想基础是人性本恶,其善伪也。王烁老师在去年的认知训练营有一篇讲如何面对伪君子,解读《君主论》的课,就与此相关,而且直接依据自己的育儿经验,认为孩子小的时候绝不天真。

去年还有一课,谈困难对话,如何向别人提意见,如何接受他人意见,也引用了韩非子在《说难》中的话。由此,我想王烁老师是对《韩非子》有深入研读的。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我是认同人性本恶的,据我所知,这也是现代文明权力制衡的思想根源。但基于同样的认识,既可以建立权力制衡的体系,也可以服务于专制君王,真是很讽刺的一件事。

关于人性,自然还有不同的看法,孟子提倡性善说,傅佩荣老师解读孟子强调的是人性向善,而不是本善。告子认为人性无善无恶。《论语》则记载孔子对人性的论断如下: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我听过对讲人际交流的经典《非暴力沟通》进行解读的音频,在解读中就认为非暴力沟通的关键是对于人性本善的信念。这份信念会让我们戴上好的有色眼镜(假定我们不可能不带偏见),从好的方面去解读他人传达的讯息。这份想法与神经语言程式学NLP中的一个假设也相符合: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他的正面动机。以上是一些听完课程整体的联想,下面谈谈我理解的课程的逻辑:《韩非子》代表的法家是一套卖与帝王家的保皇手册,核心是如何保住并扩大帝王的权位。核心方法就是势法术。势是所处的位置,这是君王天然的优势,君王对待自己的势有三个核心心法:1,理解势的作用在于紧握赏罚二柄,针对的是人性的最大公约数,趋利避害;2,君王要垄断权柄,该赏时不要吝啬,该罚时不要妇人之仁,更不能外包于人,所谓外包一时爽,迟早火葬场;3,要做到无远弗届,不允许逍遥派的存在,不允许守道不移,坚持真理的人存在,如果有,则杀之。法则是公开的赏罚机制。法达成的目标,韩非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高论,他强调关键是标准要清楚明白,说到做到;要一视同仁,将对事不对人贯彻到底,从而建立稳定的预期。将这套逻辑贯彻到底,最后去智,去贤,去勇,抑制人性,甚至摒除人性。最后是术,术是秘不示人的赏罚,关键是秘不示人,把自己搞得高深莫测。不说话,不做事,不表态,不主张,达到呆若木鸡的至高境界。尽管君王什么也不外露,但兼听他人的意见,让他人做出承诺,做不到不行,做多了也不行,从而可以无所不知,无所不至,驾驭万民。韩非子在这方面给出了不少建议,总结成了七术。其中一些非常邪恶,正是那些奸臣弄权的理论总结,譬如挟知反言,看你是否愿意屈服于权势还是有独立意志,坚持真实,前者留,后者去。指鹿为马就是这样的操作,弄权之人知道自己说的是假的,也知道你知道他说的是假的,就看你是否愿意配合表演,不愿?轻则逐出朝堂,重则杀头示众。这就是对这一节课的总结,这节课与去年30天认知训练营的一节课也息息相关,那节课讲的是沟通,沟通即权力,让自己成为一切人沟通的枢纽,而一切人又不能自行沟通,就拥有最大的权力,这就是结构洞的理论。来福可以看成是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媒介,他不一定是具体的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是一个环境,只要它能帮助组织的员工在这里形成“偶遇”,形成“链接”,促使想法在这里的交汇。“强连接提供资源,弱连接提供机会”,资源化就是做什么事需要有熟人一起来做,但是新想法、新机会往往是来自于弱连接。和强、弱连接平行的概念是结构洞。强、弱连接是从自身的视角来看,而结构洞则从网络结构的视角来观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社交网络,不同的社交网络间存在“间隔距”,这些“间隔距”就被称为“结构洞(StructuralHoles)”。所有社交网络最后都会被连接成片,最后少数节点把不同子网络桥接在一起,这样的节点被形象称为“桥接点”。对于人脉的应用,结构洞算是最底层核心算法。然而实际的生活场景不仅仅是价值的交换,还需要情感交换。---引自《“结构洞”的6个经典故事,一次说明白了“社会资本变现”是咋回事》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U形山谷,从侧面看,崇祯领着官府的大队人马一路压将下去,挤压出更多的钱粮和兵员,镇压各地的叛乱,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

不过越往后越费劲,最后他撞到了谷底。这时候,他的努力便造成了完全相反的后果。

沉重的赋税压垮了农民,逼出了更多的反叛者,叛乱的规模和强度反而开始上升了。

  崇祯和明朝就是被这个U形弯勒死的,因此,我把它称为“崇祯死弯”。

---引自吴思:王朝末日中的“崇祯死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121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