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作文合集名校10月模考作文及解析集合三

发布时间:2021/2/27 15:57:14   点击数:
1、山东六校联考考试试题:传英雄之志,谱时代乐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9月1日晚,“开学第一课”如期而至。“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登上“云讲台”,带领孩子们重温中国刚刚走过的那段非凡历程。“这就是我们的国家,首先抓住了‘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我一定要为我们的病人,为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国家筑起一道生命的长城!”“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深情的讲述,有力的话语,让更多人在这个特殊课堂里,感受到使命的召唤、精神的激荡。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1)给“共和国勋章”或“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写一封信。

(2)写一篇收看“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3)写一篇发言稿,参与班级举办的“致敬人民英雄,弘扬抗疫精神”主题班会。

(4)写一篇时评,参加《时代青年》杂志举办的“学习英雄,担当使命”主题征文。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切题立意:

1.传承英雄精神,谱写时代华章。

2.致敬人民英雄,弘扬抗疫精神。

3.传承英雄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4.赞大国之士,明我辈心志。

5.致敬时代英雄——观开学第一课云讲台有感。

6.学习英雄,担当使命。

7.见英雄以思齐,担使命而弘毅。

8.英雄气概铸不倒丰碑,抗疫精神立万里长城。

9.仰英雄之事迹,扬抗疫之精神。

10.仰抗疫英雄之高山,行青年担当之景行。

……

偏题立意:

1.英雄所在,坚不可摧。(没有立足自我,体现对英雄精神的学习和传承,以及自我责任的担当)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偏向英雄一方,忽视了写作身份)

3.奉使命之诏,披举国之袍。(“举国之袍”语义不明)

4.事不避难,义必担责。(没有体现对英雄的学习)

……

感念白衣鏖战,抗疫颂歌永传

(对偶形式,紧扣材料)

张忠晓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是“致敬人民英雄,弘扬抗疫精神”,我发言的题目是“感念白衣鏖战,抗疫颂歌永传”。(开篇问候,点明发言主题和题目)

致敬人民英雄,不忘他们衣白褂、战武汉,为人民健康舍生忘死。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识过人,谓之雄。”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君不见,张定宇拖病躯,迈着蹒跚的步伐,穿梭在病床间;陈薇分秒必争,科研战疫,用青春告白祖国;更有无数白衣战士从除夕夜昼夜不停,为无数患者送去关怀和医治。(回顾英雄们的精神)

致敬英雄,不仅要感恩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为我们殊死奋斗,更要学习并传承他们身上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昔日,全中国在非典的威胁中保护九零后,今天,越来越多的九零后走上抗疫的战场,守护全中国,那么未来,就该是我们接过前辈的担子,传承这种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用行动守护这个社会,感染下一代人了。(向英雄感恩,向英雄学习)

弘扬抗疫精神,颂歌人民互扶持、战病魔,创造令世界瞩目的担当。

庚子新春,荆楚大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国大地上肆虐。面对疫情我们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全国迅速联动,万众一心,同舟共济,闻令而动,雷厉风行。所谓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在抗击疫情中,有可歌可泣、令人景仰的英雄事迹,更有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抗疫精神。这正是我辈应该学习和践行的内容。(弘扬精神,创抗疫奇迹)

“挟一往无前之志,荡百折不回之气。”(引证)疫情伊始,中国犹如壮士断腕一般,叫停所有产业,甚至除夕夜迅速封城。14亿中国人民囿于家中,以一种特别的方式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民族太伟大了!”美国售货员的由衷感慨道出了这个国度的凝聚力,这场你我都曾参与的战役,这股在华夏大地上肆意流淌的抗疫精神,值得每个中国人铭记。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时值九月,疫情逐渐解除,我们得以走进校园、聆听英雄的话语。在这段非凡的历程中,我们看到了英雄的事迹,感受到了使命的召唤、精神的激荡。(层次清晰,论证有力)

继往开来,抗疫精神必将继续传承;薪火相传,英雄之担终将由后辈背起。(展望未来,更好前行)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河北九师联盟考试试题:为科学献身,为人类担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应当“以变应变”。也有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不妨“以不变应万变”。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一场疫情改变了太多,而且还将对世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有人说新冠疫情过后,“旧世界”不复存在,“新世界”喜忧参半!更有学者认为,“我们正见证人类历史大转折,世界快速向中国倾斜”。

面对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深刻的变化,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是“以变应变”,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是锐意“变”,还是坚守“不变”?为此,学校校刊开辟名为“指点江山”的时评专栏,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提升认识、明确使命。请结合上述内容,选取一个或几个方面,联系实际,积极撰文投稿,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切题立意:

1.以“不变”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初心。

3.在历史大转折中“以变应变”。

4.世界在“变”,何不应变而变。

5.锐意而“变”,适时而“变”。

……

偏题立意:

1.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忽视任务驱动的问题,模棱两可)

2.调整发展心态。(忽略任务,自说自话)

……

“以不变应万变”,学习“不变”的智慧

郑镇濠

年疫情的发生,使人们彼此隔离,高考延期、疫汛交织,每一件事都刺激着国民紧绷的心。在讨论变与不变的课题中,有人认为应该“以变应变”,而我认为,面对变局,我们应该“以不变应万变”,学习“不变”的智慧。

一、坚守使命,不变的是初心

“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语出《荀子?儒效》,其内涵是指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但事物的本质或目的是不变的,要求我们办事的时候处变不惊,在没有变化时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将事物的变化加以充分考虑,解决千变万化的事态发展。正所谓“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面对“变”时,最重要是不离其“宗”,不然我们容易陷入对未知的恐慌,进而自乱阵脚。

疫情的缓和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党牢记使命,以人为本,无论是连夜封城还是紧急调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国家把百姓的生命健康放在了首位。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离不开亿万同胞的齐心协力。无论是四川、雅安地震抑或是新冠疫情,我们始终坚守使命,不忘初心。

二、砥砺前行,不变的是责任

当下,国际形势复杂,某些国家打着民主自由的幌子,公然干涉我国内政。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技术、资源、人才的抢夺异常激烈,不可否认,这是个极速“变”的世界。5G的出现加速了消息的流通,密切了彼此的联系,如今“车马慢”的想法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正如俗话所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将赢得比赛”。

尽管时代快速变迁,但是,“不变”才是制胜的法宝。中国人讲求平衡,推崇“求稳”。某学者制作了一个“冲击—应对”模型,外部的冲击是剧烈的、多样的,但如何扎稳根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的责任不变。

当然,这里的“不变”并非指故步自封、自我抛弃,而是指我们应对巨变社会的一份内在的强大力量。万变不离其宗,宗是根本,离开了“宗”,树就不能屹立于风沙之中;中华民族亦然,唯有坚守“不变”,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处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年注定不平凡,如果我们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291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