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Day3中国教育史孟子教育思想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简答、论述)
1
教育作用:“性善论”人有四个善端:仁、义、礼、智。
即人都先天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恻隐之心是最基本的,是人类发展的基础。
教育对个人的作用——扩充善性。
仅有这些善端是不够的,必须加以扩充,使之达到完善的境地,就可以成为圣人。教育对社会的作用:行仁政、得民心,达到国泰民安。
2
教育目的:“明人伦”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五常:仁义礼智信。
以“明人伦”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体的道德教育。
3
教育目标:大丈夫的理想人格1.要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大丈夫要有高尚的气节。绝不向权势低头,绝不无原则地顺从。
大丈夫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2.方法:
持志养气。坚持崇高的志向。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他就会有相应的“气”即精神状态。
动心忍性。意志锻炼,在逆境中进行磨练。
心养性。孟子主张“养心莫善于寡欲”,扩充善端就要寡欲,发挥理性作用。
反求诸己。严于律己,时时反思。
4
教育思想:“深造自得”1.深造自得
深入学习和专研,必须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
强调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张独立思考和见解。
2.循序渐进
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要有步骤,循序渐进。
3.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4.专心致志
孟子重视学习的专心致志,反对三心二意。
他认为,人们在学习上的差异取决于其在学习过程中专心致志与否,而不是在于天资的高低。
??????背诵框架如下,今天的内容就背到这里了!背诵巩固TIME
跟好我们的记忆曲线一起巩固噢!
今日复习计划D1D2D3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