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Day3中国教育史孟子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1/5/8 17:37:54   点击数:
求实创造、为人师表——华东师范大学开始背书/4/03学前导读: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简答、论述)

1

教育作用:“性善论”

人有四个善端:仁、义、礼、智。

即人都先天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恻隐之心是最基本的,是人类发展的基础。

教育对个人的作用——扩充善性。

仅有这些善端是不够的,必须加以扩充,使之达到完善的境地,就可以成为圣人。

教育对社会的作用:行仁政、得民心,达到国泰民安。

2

教育目的:“明人伦”

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五常:仁义礼智信。

以“明人伦”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体的道德教育。

3

教育目标: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1.要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大丈夫要有高尚的气节。绝不向权势低头,绝不无原则地顺从。

大丈夫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2.方法:

持志养气。坚持崇高的志向。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他就会有相应的“气”即精神状态。

动心忍性。意志锻炼,在逆境中进行磨练。

心养性。孟子主张“养心莫善于寡欲”,扩充善端就要寡欲,发挥理性作用。

反求诸己。严于律己,时时反思。

4

教育思想:“深造自得”

1.深造自得

深入学习和专研,必须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

强调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张独立思考和见解。

2.循序渐进

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要有步骤,循序渐进。

3.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4.专心致志

孟子重视学习的专心致志,反对三心二意。

他认为,人们在学习上的差异取决于其在学习过程中专心致志与否,而不是在于天资的高低。

??????背诵框架如下,今天的内容就背到这里了!

背诵巩固TIME

跟好我们的记忆曲线一起巩固噢!

今日复习计划D1D2D3无无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398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