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中华诗作的起源,文学审美的鼻祖,连儒家都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大国。无论是广泽万里的盛唐时期,亦或是疆域辽阔,称霸世界的大元时代,都只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缤纷多彩的一小段;无论是英姿勃发的秦皇汉武,还是冠盖群雄的唐宗宋祖,也只是中华五千年史上弹指一挥的瞬间。
中国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高度不言而喻。不同于西方的原始遗风和神话巫术,中国的人文主义发扬较早,在周文华的影响下很早就确立了人文精神和人本主义,用人文化成的方式来看待整个世界。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观点认为“中国的人文精神早熟,决定了文化和人文的发展框架,也正因如此,儒家文化发扬较早,中国的文化也是历史化、伦理化的”。
诚然,在不同的文化因素当中,每种文化体都会有其基础文化,那么在文学中也存在根文学,就是文学最初的发源。根文学有力的规定、诱发着文学以及人们审美指向的形成与发展,它蕴含着诱发、主导、促进、更新各种文化内涵的力量。也就是说,根文学虽然很早是一个开头,但是这个开头已经可以影响和诱导甚至主导未来的人们的审美方式了——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根文学之一正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她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其中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诗经》的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是周文化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她是具有“高度历史化、伦理化”的特性,而不同于商文化的迷信鬼神、超现实的风格。虽然其中会涉及到一些非礼教和非伦理的现象,但是以儒家化的温柔敦厚的方式来表达。这也正是《诗经》和儒家的高度关系所在。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亚圣孟子亦有言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在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大多都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用来增强说服力。到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及《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之一。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不得不说《诗经》是中华诗作的起源,文学审美的鼻祖,连儒家都深受她的影响。那么在接下来的几期,就让我们一起领略《诗经》独特的文化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