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与诸子的对话,深入才能浅出,贯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的思想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各个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观,丰富了当时及后世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如何吸纳诸子百家思想的精髓,如何让大众读者能比较方便、准确地掌握诸子思想的精华,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大难题。
近日由黄坤明主编,郭志坤、陈雪良撰写的“提问诸子丛书”(10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在诸子百家中选取了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孙子、墨子、商子、韩非子、吕不韦等10位,从现代的视角,以问答的形式,让诸子先贤穿越时空,走出尘封的历史,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从而达到普及以诸子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本文摘自丛书作者之一,郭志坤老师为《光明日报》撰写的特稿《诸子思想精髓的现代表达——编撰“提问诸子丛书”有感》(年03月14日16版)
郭志坤,上海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提问诸子丛书”主编是黄坤明同志,他在选题和框架构想方面起了关键作用。此在该丛书“后记”中已有说明。我和陈雪良是本丛书的撰稿者。问及初衷,又让我回忆起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感触良多。
“提问诸子丛书”
黄坤明主编郭志坤陈雪良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1月
定价:元
先秦诸子的思想,渊源厚重,博大精深
50年前,出于专业和职业之感悟,明白宣传工作之重要。读到孙中山“革命成功全赖宣传主义”一句名言,深受启迪。孙先生曾经指出:先秦诸子“周游列国,是做什么事呢?是注意当时宣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孙中山选集》第页)。由此促使我产生探索先秦诸子的宣传活动及其宣传思想的浓厚兴趣。搜集材料,书写读书札记,围绕先秦诸子的宣传思想做专题探究,经3年之努力,利用业余时间,对孔子、老子、墨子、商鞅、孟子、庄子、公孙龙子、惠施、荀子、韩非、吕不韦等十一子逐一考察后,分别撰写了诸子宣传思想的论文,先后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刊发,后又结集成书,以《先秦诸子宣传思想论稿》为题,并分章节结构出版。全书出版后,在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此也激励我继续探索先秦诸子的思想。
在学习和研究中,深感先秦诸子的思想渊源厚重,博大精深。其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后世思想学派莫不渊源于此,诸子著作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其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等。就儒家而言,有不少内容是可以供后人借鉴和传承的。如以其“忠孝节义”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以其“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民众的高尚情操;以其“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等等。还有墨家的“兼爱尚同”、法家的“以法为本”、老庄的“淡泊名利”等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
学者有言,“诸子百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源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之宝库,同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之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此说不为过。如何吸纳诸子百家思想的精髓,尤其是如何让大众读者能比较方便、准确地掌握诸子思想的精华,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的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难题。作为一个出版人,我常在思考着。
陕西凤翔出土的凤鸟衔环熏炉
让诸子们站在今人面前一问一答
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把先秦诸子通俗化,“五四”以后的一些学人做了一些工作,如将诸子的著作《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等翻译成现代语,谓“白话化”,此法虽然通俗了,可还是繁杂冗长,难以卒读。
有的采用更加生动的办法,即将先圣一味按现代人的口味“漫画化”,此法虽形象,可内容已远离历史上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风貌了。不少以古圣为题材的所谓历史电视连续剧,当属此类。
思前想后,久久不得有引人入胜之新法。后从电视上的“访谈”节目得到启发,一问一答,将被访谈者的思想和身世报道出来,很有兴味。于是策划了让先秦诸子穿越时空,从尘封的历史中走向前台,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的设想。主编黄坤明同志对此设想做了进一步完善,并将原先定名的“问题诸子丛书”改为“提问诸子丛书”,一字之改,即把丛书激活起来了,此“提问”丛书,让诸子们站在今人面前一问一答,形象生动地将诸子的事迹和思想表达了出来。
当时有些编辑读到我们的策划报告后提出疑问:这样严肃吗?我们思之再三,认为使用答问形式是可行的,正如主编在总序所言:“读诸子百家书,发觉古贤的思维模式有一个显著特点:善于提问。‘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这个典故是人们熟知的……我们着手策划这套有关前贤先哲的丛书的时候,孔子等先哲倡导的‘提问’思维模式一下激活了我们这些后学的思维。”可以这样说,提问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思维和思想交流模式,我们只是借用过来,“古为今用”罢了。
其实,提问是人的求知本性所决定的,往往是由疑而引发的一种求知、求解的愿望与要求,所以说,问是打开知识的一把钥匙。再说,在社会中,人的相互关系又是以对话形式存在的,而对话又往往是以提问形式出现。这是人们通俗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朱熹采用“或问”来阐述诸子们的思想,正是出于通俗表达的琢磨。他认为这种问答文体,有所取舍,便于扼要说明重点,让世人知晓。
通俗不是件易事
“深入”才能“浅出”,“贯通”才能“简俗”
这套“提问诸子丛书”,从现代的视角,以问答的形式,让诸子先贤将诸子自己的生平、思想乃至衣食住行化为一个个贴近读者的问题,以适当的穿越手法将诸子从古代拉到当下,感觉是让诸子“面对面”与充满好奇的现代读者用现代的语言自由地交流,从而达到普及以诸子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为了从形式到内容都真正做到通俗易懂,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配图也很重要。丛书配图量较大,以适应读图时代的需要,同时由此增加丛书的知识含量。所收图片包括人物画像雕像、古籍刻本、重要著作的书影、历史学家肖像、著名画作、文物照、遗址图片等,有效地补充了文字之外的信息和趣味,让读者在每个一问一答中获得宝贵的相关知识并打上烙印。配图一般说来具有三大功能:一是佐证,二是美化,三是调节版面。本丛书立足于佐证话题,多为随文图。在使用图片时多采用更具说服力的文物图,所用典籍书影,注重古版,特别是宋代刻本。刻本的楷书、隶书字体既美,校刻亦精,颜、柳、欧阳笔法,其风格质朴、挺秀,这本身就是优秀文化遗产,值得弘扬。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品读更多经典。
赞赏
长按专家解析百癣夏塔热片副作用有哪些专家解析百癣夏塔热片副作用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4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