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荀子middot性恶第二十三9
文章编号XZ-23-9,总第期。
简介:
荀子第二十三篇性恶第九段。
故性善则去圣王,息礼义矣。性恶则与圣王,贵礼义矣。故檃栝之生,为枸木也;绳墨之起,为不直也;立君上,明礼义,为性恶也。
第六本与大家分享的书是荀子,因精力有限,每天分享千字左右,分享的内容包括原文、译文与学习心得。如果有朋友对某段很感兴趣或有见解,想进一步探讨,欢迎回复或留言。本书分段多根据内容数量,并非完全按照文意。
XZ23-1-9
今孟子曰:“人之性善。”无辨合符验,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设,张而不可施行,岂不过甚矣哉!故性善则去圣王,息礼义矣。性恶则与圣王,贵礼义矣。故檃栝之生,为枸木也;绳墨之起,为不直也;立君上,明礼义,为性恶也。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直木不待檃栝而直者,其性直也。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者,以其性不直也。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始出于治,合于善也。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现在孟子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这没有与它相合的证据,也没有可以验证的凭据,坐下来谈论它,站起来却不能够布置安排,推广起来也不可以实行,这不是大错特错吗?所以,如果认为人性本善,就要摒弃圣明的帝王,就要废除礼义。如果认为人性本恶,就是赞许圣王,注重礼义。所以,矫正木器的工具的产生,是因为有弯曲的木材;绳墨的出现,是因为有不直的东西;君主的设立,彰明礼仪,就是因为人性本恶。所以,人性本恶的道理已经很清楚了,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
挺直的木头不用矫正工具就自然挺直,这是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定要用矫正工具矫正才会挺直,这是因为它本性弯曲。人的本性恶劣,必定要依靠圣王的治理,礼义的教化,然后才能达到社会安定,合乎善良的标准。所以,人性本恶的道理已经很清楚了,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
荀子认为,孟子所说的人性本善是不对的,没有与之相符的证据,也不能去验证,坐着能谈论,站起来却不能布置实施,如果推广了也不能施行,也就是空谈,所以说是错的。荀子认为,如果人性本善,就无需圣王的引导,无需礼义来规范;正是因为人性本恶,才会有圣明君主教化百姓,制定礼义。就如同矫正树木的工具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有弯曲的树木,所以制作工具来矫正;绳墨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有不直的事物,所以来正直;之所以有圣明君主,制定礼义法律,是因为人性本恶,需要教化引导。由此推断,人性本恶,善是人为产生追求的。挺直的木头不用矫正工具就自然挺直,是因为它的本性就是挺直的。弯曲的木材一定要矫正好才能正直,是因为本性是弯曲的。人性本恶,所以需要在圣王的治理下,经礼义的教化,才能治理得当,归于善途。由此,荀子认为,人的本性一定是恶的。
对此,我认为弯曲的树木虽然本来就是弯曲的,但其中蕴含了可以直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再怎么改变也不能完全变直,所以人也应当有善的本质。
声明:文章与图片均为原创,转载请声明。
了解更多经典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