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12 20:29:32 点击数: 次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9/5608569.html在中国文化中,风俗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古人为何特别看重风俗?关乎国家兴亡的风俗,由谁来树立,谁来实现,谁来维护?今天的中国应该有怎样的风俗,我们每个人能为此做些什么?3月26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19点,“人文清华云讲坛”第二场隆重开讲,著名礼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彭林教授登坛讲授“国家元气全在风俗”,指出读书学礼、学问与德行兼优的官员及基层社会的《乡约》建设,均深刻影响风俗,进而影响国家元气。彭林,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全国政协“人民政协讲坛”特聘教授,日本京都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法国人文之家、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访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首席专家;曾获北京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清华大学首届“十佳教师”,清华大学“良师益友”特别奖,首届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等奖项。以下为演讲实录,约1万字。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讲座的时间非常巧,是农历三月初三。在中国文化里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日。这个三月三的特点在哪里呢?经过了漫长的冬天的蜇伏之后,又经历了春寒料峭的1月、2月,到了3月,阳气开始上升,天气转暖,这个时候人们就会相约来到水边,然后沐浴,希望把身上的污垢连同晦气一并全部去除。我们古代以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构成六十个甲子日计时,以前古代祭祀通常是在巳日,巳日在一个月里要出现三次,第一次出现巳日的叫上巳。汉代的修禊一定要在上巳日,后来三国的魏以后固定在三月三,这样大家比较好记。我们想借由“人文清华云讲坛”公开课和这样一个传统的节日,衷心祝愿饱受新冠病毒折磨的人类能够尽快走出病毒的阴影,回归到健康的生活中。01风俗关系国家安危存亡今天我讲演的主题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风俗”。生活中,同一个词在不同时候,大家的理解可能会相差很大。在我谈到“风俗”这个词的时候,大家脑子里反映出来的也许就是月饼、粽子、舞龙、舞狮、兔儿爷这些东西,这些都是风俗里面最浅表的东西。“风俗”这个词在日本也用,除了我们使用的那些内涵之外,日本人还把三陪女叫“风俗女”,把不太正经的酒店叫“风俗店”,这个跟我们的理解又相差了很多。其实在我们传统文化里面,“风俗”是极大的事情。它是由一个国家民众的文化追求、价值认同所形成的总体风气。这个风气正不正,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宋代有个很有名的学者叫楼钥,他说:“国家元气,全在风俗;风俗之本,实系纪纲。”风俗败坏离亡国就不远了,风俗好了就好像一个人元气充盈,非常强劲,这个国家就有前途。清代学者黄中坚说过这样一段话:“天下之事,有视之若无关重轻,而实为安危存亡所寄者,风俗是也。”天下万世万物,有一些事情看起来好像无关重轻,实际上却是一个国家的安危存亡所寄托的地方,这就是风俗。所以古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aoqicar.com/xzxw/1623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