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转载陈年古酒钟年专栏心理学与

发布时间:2021/3/21 1:55:06   点击数: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12771.html

钟年专栏

心理学,一门具有久远过去但只有短暂历史的学科;武大心理学,一个扎根于浓厚哲学底蕴但新兴发展的专业;钟年,作为心理学系知名教授,将在本期访谈中带领我们走入心理学,走进武大心理学系。(来源:年武大心理学系访谈钟年教授,采访者:陈卓(以下简称卓))

钟老师您好,就我所知,您是由北大心理学系毕业,之后又历经多所学校,“辗转”来到武大的,能给我们讲述一下您的学术经历吗?

钟年教授:好的。我是年进北大心理学系的。记得有老师对我们说,你们这一届在历史上是有特殊地位的。因为年前,也就是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个事件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年后的今天,你们在这里将为心理学揭开一个新的篇章。这当然是鼓励的话,但起码让我们中的一些人将自己的个体生命与这门学科建立起了牢固的心理联系。我们是按理科生招入的,课程里有大量的数、理、化、生及无线电之类的内容,后来我和一些同学对人文社会科学发生了兴趣,系主任王甦老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会长)同意我们去听听其他专业的课,于是我们就选修了费孝通、林耀华、金开诚、杨辛、叶朗等先生的社会学、人类学、美学等方面的课程,我也是在那时对民族、文化等问题产生兴趣的。

所以您就在毕业后选择去中南民族学院做民族文化研究?

钟年教授:对。其时吴泽霖先生在民院,吴先生是闻一多、潘光旦、罗隆基等人的同学,是中国最早的留美社会学博士。吴先生是著名的“具有心理学倾向的社会学家”罗斯(R.H.Ross)的弟子,所以他的研究既秉承了社会学的传统,又融合了心理学的要素,我就在他的门下做了8年的文化人类学、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吴先生去世后,我于年转到当时武汉地区可能是仅有的一家文化研究机构,湖北大学中国思想史文化研究所,继续我的文化研究。那时文化所的所长是冯天瑜先生。

冯天瑜先生现在是武汉大学资深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主任。

钟年教授:是的。年到年十年,我的学术领域由单纯的对少数民族的研究转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变迁、风俗习惯以及历史学的心理学探索。由上古神话中的原始思维到中国人的传统角色再到当代中国人的生育文化心理,我做了一些现在看起来有质化倾向的研究。到年,武汉大学人文学院打算发展心理学,并且主攻方向在文化心理学、人文心理学,很契合我的研究方向,于是我颇费了一番周折来到武大,直到今天。

那么当时武大心理学是什么状况,之后又有什么发展呢?

钟年教授:我来之前只有张掌然、师领等三位老师,我到了之后,有一位老师调走,所以“一个萝卜一个坑”,还是三个。到年,我们创办了心理学硕士点,规模稍显壮大;到年,心理学系正式建立,招收了第一届心理学本科生,并且引进了几个年轻老师,体系也就完备起来。年下半年,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成立,以“心理学与文化研究”为近期目标,旨在广泛调动哲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等武大传统学科优势,来丰富心理学内容,为武大心理学发展开辟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心理学之路。

谈了这么些个人经历,我想问您一个纯理论的问题,也是心理学的元问题:到底什么是“心理”以及“心理学”?

钟年教授:我想这要从中西两方面讲。从汉语词源上看,“心理”一词是由“心”和“理”这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最关键的当然是“心”字。中国古代素以心为思维器官,后来沿用为脑的代称。如《孟子·告子上》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但更多的情形下,中国人谈“心”不是指一种身体器官而是指人的思想、意念、情感、性情、品行等等。如《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吕氏春秋·精论》:“纣虽多心,弗能知矣。”大量由“心”组合成的汉语词汇,如心心相印、心有灵犀、心口如一、心不在焉、心中有数、心甘情愿、心平气和、心灰意冷、心忙意乱、心花怒放、心神不定、心悦诚服、心旷神怡、心怀鬼胎、心照不宣、心领神会等等等等,都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使用的。汉语中的“理”是一个多义字,在“心理”这一词汇中的“理”字,应该取“道理、法则”之义,是一个带名词词性的字。“心”和“理”的这种搭配方式,与“物理”、“生理”、“天理”、“伦理”、“法理”等词语大致相似。

“心”和“理”组合在一起成为“心理”在汉语中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中即有“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理;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的句子,这里“心理”的意义,指的就是心中包含的情理,就是人们的思想感情。此外,“心理”还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名词概念。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的哲学命题,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进一步发展了这些思想,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这里的“心理”,说的是心与理,即主观认识与抽象原则。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心理”被用作西文mind的对译词,指的是感觉、知觉、记忆、情绪、思维、智力、人格等人们内心的活动过程及个体特征。不难看出,今人所说的“心理”一词从形式上和意义上皆与传统有相当大的继承关系。“心理学”一词则是在近代才出现的组合词,用来指称在西方形成的一门近代学科。

从西文构词法上说,西文的“心理学”来源于希腊文。Psychology是由psyche和logos两部分组成的。其中psyche的含义是“灵魂”或“呼吸”,logos的含义是“对某事的研究或调查”。将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对“灵魂的研究”,所以中国人在最初的翻译中曾将psychology译作“灵魂学”。随着人们认识的进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mind),心理学成了研究心灵的学问,或称心灵哲学(philosophyofmind)。再往后走,就是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出现科学的心理学。

那么“心理学”究竟是舶来品,还是土生土长的“国粹”呢?

钟年教授:对此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中国心理学会的第一任会长张耀翔先生就写过一篇《中国的世界第一——心理学》的文章,认为中国的老子等人对心理学的许多领域有精彩论述,较西洋心理学的发端者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还早,因此心理学的发源地当在中国。不过,在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之前,汉语中毕竟没有“心理学”这个词汇,较为妥帖的做法是把老子等人的论述称作心理学思想。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所说:“我国古代思想家的心理性命之说是心理学思想,不即等于心理学。”

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心理学应该是泛指西方心理学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您能简要概括一下心理学——既包括西方心理学也包括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吗?

钟年教授: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心理学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却是在年才出现的。当时一个塞尔维亚人马如利克首次用psychologia这个词发表了一篇讲述大众心理的文章。过了70年以后,德国人哥克又用这个词出版了《人性的提高,这就是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记载的以心理学这一术语发表的书。早期心理学的性质,大约可称之为哲学心理学的研究,而近代意义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则是在又过了年之后由德国人冯特(W.Wundt)大力促成的,从此以后,psychology便作为近代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学科的名称而被广泛使用。

中国人接触西方的心理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初遇到的是西方的哲学心理学。19世纪中期,我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如容闳)就修过心理方面的课程。我国对西方科学心理学或新心理学的了解则是从20世纪初清政府兴办新教育制度开始的,当时各种学堂章程中规定了设立心理学课程。需要提到的是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有一个中国学生,就是蔡元培先生,蔡先生回国后在他执掌的北京大学和中央研究院设立了心理学机构,这是心理学进入中国学术系统的关键措施。

一门新学科的进入还必然涉及对学科名称及关键概念的翻译,中国人在翻译psychology时尝试过不同的名称,例如“心灵学”、“灵魂学”、“精神学”等。留美归国的颜永京就曾将心理和心理学称为“心灵”和“心灵学”;另外又有“心学”一词,原本指的是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宋明理学的一个流派,也就是所谓良知之学。还有“行为学”的名称,这是在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留美归来的郭任远先生提出的主张。psychology最终没有选择“心学”、“心灵学”、“灵魂学”、“精神学”等名称,而用了“心理学”这三个字,与中国新的学科体系建立时受日本的影响有关。据有关专家考证,“心理学”是一个汉语外来词,是从日文心理学shinri-gaku借用而来,日文中该词是对英文psychology的意译。

就我所知,心理学内部流派众多,研究内容包罗万象,那么是否存在一条简单的线索能够将各种流派串在一起,明了的阐释给业余读者?

钟年教授:心理学思想的发展线索繁多,各种理论体系亦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简单地讲,科学心理学的体系大致可以如此划分: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探究意识的性质和对意识构成成分(感觉元素)的分析;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研究心理操作、意识的实际运用以及机体与其环境的全部关系;联想主义(Associationism):考察两种事物或两个观念之间的心理联结;行为主义(Behaviorism):检验可观察的行为;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y):强调总体概念的重要性,认为总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总体就是它自己;认知论(Cognitivism):试图理解人们怎样思考,怎样获取、组织、存储和使用知识;生物心理学(Biologicalpsychology):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315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